聖經區域地理

聖經中的保羅和羅馬(Rome

F. F. Bruce著,張百路翻譯/呂榮輝教授校稿

保羅前往羅馬最後行程路線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這樣,我們來到羅馬(徒28:14b)。

保羅與押解他的百夫長猶流等一行人,從該撒利亞出發,一路經過強風惡水,千辛萬苦,終於抵達羅馬帝國的首府羅馬城 -- 這城是《使徒行傳》記載保羅旅程的最後一站。保羅這次到達羅馬城以後,放膽傳講上帝國的道足足有兩年(徒28:30-31)。被釋放之後,雖然繼續前往馬其頓宣教(參見提前1:3),但是最終還是於主曆67年在皇帝尼祿(Emperor Nero)手下受害,為主殉道;羅馬城也成為保羅人生的終點站。

羅馬早期歷史

羅馬是保羅時代西方世界最強大的政權。它掌控了整個地中海地區(Mediterranean Area),歐洲萊茵河(Rhine River)以西和多瑙河(Danube River)以南全部區域,再加上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一帶和安納托利亞西部的亞西亞(Asia)以及其西南部所有的地區統治這偌大地區的中心就是羅馬城。

即便是現在的超級強國時代,人們也很難想像,一個單一的城如何去建立自己的權力基礎,從而控制了當代世界絕大部分的地區。然而,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城市,羅馬則是箇中翹楚。

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版圖的擴張:主前218年(深紅色),主前133年(淺紅色),主前44年(橙色),主曆14年(黃色),主曆14年之後(綠色),以及主曆117年圖拉真統治下的最大疆域(淺綠色)(地圖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古典時代)

最初,羅馬僅是義大利拉丁姆平原(Plain of Latium)上、諸丘陵間放牧民族所住的一些聚落之一。他們佈散於台伯河(Tiber River的左岸,離河口上游約15英哩(24公里)的地方。後來這些部落合併成為一個城鎮,逐漸成為拉丁姆平原上的主要城邑。之後從這些城邑擴展至義大利的大部分地區,然後延伸到西西里島(Sicily Island)和撒丁尼亞島(Sardinia Island);繼之,在征服了其競爭對手,就是現代突尼西亞(Tunisia)的迦太基城(City of Carthage)之後,終於統治了整個地中海世界。

保羅在羅馬

隨著帝國土地的擴展,羅馬的公民身分不再局限於首府本地區出生的自由人羅馬各省的平民,如果在某些方面對羅馬政權卓越有功,經過審慎地評估後,也被授予公民權。這些人,一旦成為羅馬公民,他所有的後裔都可以繼承這個榮譽。生在基利家省(The Province of Cilicia)的保羅,據他自己所說(徒22:28),生來就是羅馬公民的當地人,這意味著他的父親在保羅出生之前,就已經是一位羅馬公民了。

保羅在羅馬帝國的東部各省,經過多年的宣教活動以後,終於有機會去拜訪那個讓他「生來就是公民」的首都。想去羅馬的這件事,保羅不只一次地提起,但一直都有攔阻而被耽擱在旁(19:21; 15:22)。當他第一次到腓立比和帖撒羅尼迦時,他發現自己置身在埃格那田大道(Via Egnatian)上。

埃格那田大道(Via Egnatian)路線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這條道路向西直達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岸邊,在那裡渡過一段短短的海程,就可以到義大利的布林迪西(Brindisi)港。從那裡上岸,走到阿庇安大道(The Appian Way)的另一端,就到了羅馬。也許保羅當時也曾經想過,要順著這條道路往西走,但是情勢使他無法這樣做,所以只能轉向南方。將近10年以後,他終於達成了他想要見到羅馬的心願,但是卻是以另一種他先前無法預想到的方式前往:這時,他是在士兵的戒護之下,以囚犯之身來到羅馬(28:14b),為的是要站在該撒的前面接受審判,而這個審判是他從猶太省的巡撫法庭,上告而來的(25:11-12, 28:19)

當保羅在主曆60年初到達羅馬的時候,那裡已經有許多基督徒了。三年以前,保羅曾寫信給在羅馬的基督徒(新約中的《羅馬書》),要他們為他的到訪預先做好準備;那時候,他希望以公民的自由身前往探望,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羅1:11)。三年後,他終於走上阿庇安大道,但卻是被押解著走完那最後一程,而到達這個他所嚮往的城市。那時,羅馬城裡的一些基督徒出城來,走了30多英哩的路來迎接他,並且陪同他一同走完剩餘的路程。見到這些弟兄的前來,使保羅受到極大的鼓勵(28:14-15)

我們無法確定,基督教是什麼時候進入羅馬的。但很可能是那些在五旬節(徒2:5-11)、被聖靈充滿而信了基督的人,他們把福音帶回羅馬而創設教會。百基拉(Priscilla)和亞居拉(Aquila),是在主曆49年被羅馬皇帝革老丟(Claudius)驅逐出羅馬城的猶太人,第二年他們在哥林多遇見了保羅(18:1-3),成為他終生的忠實朋友。然而,保羅從來沒有說他們倆人是因為保羅才歸主的。所以他們兩人,很可能是在被迫離開這個城市之前,就已經是羅馬初始基督教社區的成員了。

保羅在抵達羅馬之後的兩年,都是住「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28:30);這個「租」的意思,按照KJV的敘述是「in his own hired house」,但按照RSV闡述的,其真正的意思應該是:「支付他自己的開銷」(at his own expense)。在羅馬,他住在甚麼地方?我們只能猜測:有學者主張說可能是Tiberius所建於城外東北方的御林軍(praetorian)的營房,或是在Palatine附於皇家住所的軍營,甚至有學者說是租住在皇帝尼祿某家族人的地方(參腓1:134:22):又有一種說法是,它可能是在一間公寓的三樓,那裡的租金比較便宜。無論在甚麼地方,當時他並不能隨意行動,因為他一直與一名看守的士兵用鎖鏈銬在一起。這看守他的士兵,每隔數小時就由同僚來換班,但保羅卻沒有鬆綁的時候。

羅馬古城區主要景點位置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前去羅馬的遊客一定會去參觀由Ancus Martius所建的Mamertine馬梅爾定,又名Tullianum)Prison(監獄);它位於古羅馬廣場(The Roman Forum)的西北方,在St. Giuseppe dei Falegnami教堂底下,這裡是保羅和彼得度過他們判刑後的牢房。對保羅而言,如果這個傳統有任何真實性,那必定是在他後來又回到羅馬之後的事情,而不是使徒行傳2830節所記載的那兩年。

左圖為羅馬馬梅爾監獄(Mamertine Prison)遺蹟 (C.Y. Tang 2011年攝) ;右圖為古羅馬廣場 (Roman Forum) 遺蹟(盧瑞興 2011年攝)

保羅最後還是被判死刑,並且被帶到城外奧斯田大道(The Ostian Way)的第三個里程碑之處去行刑。這一點雖然新約聖經並沒有記載,但是這個地點相當確定。他被斬首的地點,目前在「三泉修道院」(Abbazia delle Tre Fontane)內可以看到;而那「城牆外聖保羅大教堂」(The Basilica of 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則建在傳統認為是他的墓地之上。這座重建方於1854年的大教堂,取代了因不小心被大火燒毀掉的那棟,在第四世紀所建的宏偉建築。

左圖為羅馬三泉修道院(Abbazia delle Tre Fontane)內部一景(陳麗如 2011年攝) ;右圖為羅馬城外聖保羅大教堂(Basilica of 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外觀 (盧瑞興 2011年攝)

現在被梵蒂岡Vatican City)的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所覆蓋的地方,在第一世紀時是一個公共墓地,但傳統具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裡就是使徒彼得被埋葬的地點。

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內部一景 (陳麗如 2011年攝)

使徒時代前後的羅馬古蹟

我們在參觀古羅馬的遺跡時,必須提醒自己,有一些我們最熟悉的建築物,在使徒時期並不存在。除了古羅馬廣場和貫穿其上的神聖大道(The Sacred Way)以外,當時東邊並沒有提多拱門(Arch of Titus),西邊盡頭也沒有塞提默斯塞弗魯斯拱門(Arch of Septimus Severus)。古羅馬遺址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羅馬競技場(The Colosseum),是在保羅殉道的1012年後才開始建造的。

右圖為羅馬競技場(The Colosseum(盧瑞興 2011年攝);左圖為古羅馬廣場的提多拱門(Arch of Titus(蘇世裕2011年攝)

但是另一方面,保羅卻也看到了許多我們現在看不到的東西。他看到了一個在該撒亞古士督(Augustus,主前27年至主曆14年)重新整修之下煥然一新的城市,亞古士督曾經吹噓說:「我承受一個磚城,卻留下一個大理石城」(I found a city of brick and left a city of marble)。但是在主曆647月,僅僅在保羅抵達羅馬的四年以後,一場突然發生的大火,摧毀了這座城市的絕大部分。眾所周知,尼祿在火災之後便開始迫害羅馬的基督徒。我們從留下來的傳說,只知道彼得和保羅只是在這次迫害之下最有名的受害者;其實還有許多不計其數無名的基督徒殉道者。

當保羅沿著阿庇安大道第一次進入羅馬時,他會看到路邊的一些歷史遺址;雖然這些遺址現在已經處於崩塌的廢墟狀態,卻仍然存留至今 。例如,羅馬貴族西西莉亞‧美帖爾拉(Cecilia Metella)之,以及更接近城那邊,有另一位羅馬貴族,西皮奧家族(The Scipios)的墓地。當保羅被執行死刑時,是沿著另一條奧斯田大道被押解出城,在那裡他可能看到蓋武斯賽斯替阿斯金字塔(The Pyramid of Caius Cestius);而現在我們所看到在金字塔下方的奧瑞利安城牆(Wall of Aurelian),則是在保羅以後兩百年才建造的。

蓋武斯賽斯替阿斯金字塔(The Pyramid of Caius Cestius)及附近的奧瑞利安城牆(Wall of Aurelian(盧瑞興 2011年攝)

古代羅馬城的猶太人

保羅時期有為數眾多的猶太人居住在羅馬;他們是Pompey 征服了猶太地以後所帶來的俘虜,還有一些是以後來的移民。他們聚居在相當於今天的Trastevere地區,並且不少的猶太人,因Julius CaesareaAugustusTiberius的緣故,就成為「自由人」(Freemen)。

那時住在羅馬城的猶太人,幾乎與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一樣多。但是,考古學者尚未在羅馬城內找到任何那個時期的猶太會堂,只有在1963年,於古羅馬的港口奧斯提亞(Ostia)挖掘出土的一間猶太會堂。然而在羅馬城附近,卻發現了六個猶太人的地下墓穴,並且從其中的碑文得知11間羅馬猶太會堂的名字。這個時期的羅馬地區,一般百姓在死亡後是採取火化的方式處理遺體,但是猶太人以及之後的基督徒,則是用埋葬的方式處理,因此屍體都必須存放在更深層的地底下。羅馬城周圍地區的地質,是軟凝石灰岩(Soft Tufa Limestone),很容易就可以挖出洞穴,從洞穴兩旁再往內挖掘出一列一列的龕穴,死者遺體就被放置在其中。目前在羅馬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新約時期的基督徒地下墓穴,最早的墓穴也只能追溯到主曆第二世紀。那些最古老的墓穴之一,是位於撒拉瑞亞大道(Via Salaria)的百基拉之墓(Cemetery of Priscilla);但是我們並不能確定,它與保羅朋友那位同名的百基拉之間有什麼關連。

啟示錄中的羅馬 (14:817:1-19:3)

古代羅馬城地圖,圖中包括帕拉汀諾山等七座山及古代城牆的範圍。藍色線為主前四世紀的Servian Walls,紅色線為主曆四世紀的Aurelian walls  (地圖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relian_Walls)

《啟示錄》這卷書是在羅馬帝國迫害基督徒之下的時代寫成的。雖然羅馬這個城《啟示錄》這卷書中很重要,但是它卻沒有露名。它被稱為坐在七座山之上的「巴比倫大城」(17:9);「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17:18)。書中用著與舊約先知所使用相似的語言和文字,來宣告暴虐政權的毀滅,以及描述「巴比倫大城」毀滅的情景。

可是最終卻發生了什麼事呢?羅馬帝國降服在教會之下;羅馬城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基督教大都會。使徒約翰的救主這樣的教導我們:消滅敵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他變成朋友!如果約翰可以預見,他可能會感到很驚訝、並且很高興:在他去世的250年之後,這個曾經迫害他的城市,卻全面地接受了他的那個信仰!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的城市,像羅馬這樣:放眼望去,盡是可以紀念古代基督徒的遺物!雖然這些幾乎全是「後使徒時期」的建築或物品,但這些所帶給人的印象,卻仍顯得意義非凡。

資料來源:呂榮輝/張百路 編著,《2011年保羅歐洲行蹤旅習手冊》,頁107-110(2016126日修訂)

相關圖文連結

[聖地查詢] 義大利 Italy

[聖地查詢]羅馬 Rome

[精選相簿] 歐洲保羅行蹤之旅(2011年)-義大利 Italy (1):羅馬 Rome

[精選相簿] 歐洲保羅行蹤之旅(2011年)-梵蒂岡 Vatican

刊登日期 : 2017/03/06 修訂日期 : 201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