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頁面
伯珊/伯善 Beth Shean/Scythopolis (Beth Shan)
概覽
伯珊位於加利利海南方27公里,在哈律河谷(Harod Valley)注入約但河處不遠,是一個極具戰略位置的地方。有一句猶太古語,稱讚伯珊肥沃的土地和豐沛的水源,說:「如果上帝的伊甸園在以色列,那麼伯珊就是伊甸園的大門。」因此,伯珊自銅石器時代至今,幾乎是持續穩定地一直有百姓居住。
歷史
1921年至1933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考古學教授C. S. Fisher, A. Rowe和G. M. Fitz Gerald進行了伯珊的考古挖掘。當時,廢墟上端的五個文化層次,幾乎全部被清除。1980年代,Yadin和Geva曾經在伯珊進行了一段短期間的考古挖掘;後來,Amihai Mazar率領的希伯來大學考古團隊,在1989年至1996年繼續發掘。目前由廢墟中挖掘出土的重要遺址,包括了從中青銅器時代至晚青銅器時代一系列的神廟。
2007年呂榮輝教授聖地旅習團:伯珊廢墟(張百路攝影)
羅馬的龐貝將軍在主前63年重建伯珊,改名為西拖波利(Scythopolis),意思是「西古提人的城邑」(city of the Scythian,參見西3:11)。它成為低加波利地區的首府,並且是「十邑」中唯一位於約但河西邊的城邑。在羅馬和拜占庭時期,伯珊持續成長成為一個繁榮的城市,直到主曆749年1月18日,它被一場地震完全地摧毀。這次地震所遺留的證據,包括許多列柱都倒向同一個方向。
2007年呂榮輝教授聖地旅習團:伯珊的露天劇場(張百路攝影)
伯珊在晚青銅器時代,是埃及統治迦南地區北部的行政中心。在塞提一世(Seti I)和蘭塞二世(Ramses II)的紀念碑銘文中,都提到伯珊;這些石碑目前存放在耶路撒冷的洛克菲勒博物館。此外,在伯珊還發現一個真人大小的蘭塞三世(Ramses III)雕像,以及許多其他埃及文的銘刻。這些遺物的出土,成為埃及統治迦南地區最明確的證據。
2007年呂榮輝教授聖地旅習團:伯珊模型(張百路攝影)
張百路編譯/呂榮輝教授校稿
[資料來源:2015年聖地旅習手冊,p.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