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頁面

約旦   Jordan

概覽

約旦是中東的一個國家,自遠古,約旦早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象;她曾先後歷經不同文明的洗禮。殘留的迦南人城鎮,那霸天人 (Nabatean)廢墟,古羅馬劇場,回教寺院以及十字軍東征時所建的城堡等等,所留遺跡斑斑可見。聖經中所記不少的城邑,是位於現今的約旦王國境內。約旦人西化程度雖高,然早期遊牧民族獨特之傳統及價值觀仍深植人心。

約旦王國的基本資料如下

國名:全名為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哈什麥約旦王國,簡稱為「約旦王國」)

面積:89,342平方公里

人口:650萬人(20117月估)

首都:Amman安曼(人口190萬)

城市:伊爾弼德(Irbid)賈拉虛(Jarash)扎卡(Zarqa)克臘克(Karak)馬安(Ma’an) 、阿卡巴(Aqaba)

宗教:主要是伊斯蘭教的遜尼派(Sunni Muslims),95%;希臘東正教,4%;其他,1%

語言:官方阿拉伯語,英語,法語。

族群:阿拉伯人(Arab),98%卡西亞人(Circassians),1%;亞美尼亞人(Armenians),1%

體制:君主立憲(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地理

l 位置: 約旦位於中東的拉凡地區和阿拉伯地區相會之處。其國土北接敘利亞,東北界臨伊拉克,東南和南邊與沙烏地阿拉伯為鄰。西面是巴勒斯坦-以色列和「西岸地區」。約旦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唯一的出海港口是在國土的最南端,位於阿卡巴灣頭的阿卡巴 (Aqaba)。約旦領土面積,包括死海在內,大約是96,188平方公里。面積雖不算大,然而,約旦的地形和景觀卻有相當的多樣性。

l 氣候: 約旦的氣候也是不均衡的多樣化。西部高原地區的氣候,實質上屬於地中海型:夏季酷熱乾燥、冬季涼爽潮濕,再加上兩個短促的春、秋過渡季節。然而,約旦境內大約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地方,可以說是亞熱帶旱漠型氣候,年降雨量少於200毫米。

l 地形: 約旦大部分地區是高原,海拔6501000公尺。北部丘陵起伏、多針葉林,西部有約但河谷,東和東南部多為砂礫旱漠、沙漠及高山。亞巴琳山脈(Abarim Range) 位於西部,幾乎縱貫全國。地形高低懸殊,最高峰達 1,854公尺;死海的最低處,約低於地中海平面 400公尺,為地球上最低窪的地方。阿卡巴灣,約旦有一小段海岸線。全國可耕地面積,只有全國的4%

按約旦王國的地理和氣候情況來看,全國可區分為三個主要的自然區域:約但河谷、山地高原、和東部沙漠(或稱為巴迪亞地區)。

Jordan topo map

約旦地形圖 (來源:www.kinghussein.gov.jo)

1.  約但河谷(The Jordan Valley): 狹長的約但河谷,由北向南延伸了整個約旦王國的西界以內,有著這個國家最明顯的自然特徵。約但河谷是屬於亞、非「大裂谷」(the Great Rift Valley of Asia-Africa)的一部分。約但河谷中的第一級台地,阿拉伯語稱為牯珥(Ghor),是這個國家最肥沃的地區。它包括了約但河,從約旦的北部邊界一直到死海的地區,死海是地球表面上最低的地區。在牯珥以下的第二級台地叫做zor(佐珥),約但河本身,就是流在這zor上。但由於約但河谷的氣溫,比約旦的其他地區要溫暖一些,所以從氣候上說,如果有水可灌溉,河谷各處全年都適於農業,再加上肥沃的土壤、較高的冬季降雨量和大規模的夏季灌溉,使得牯珥地區成為約旦王國名符其實的糧倉。

Jordan Valley

約旦北部肥沃的約但河谷,遠為以色列高地的背風坡(Dilys Tsai攝)

在死海以南,約但河谷繼續通過炎熱乾燥的窪低亞拉巴(Wadi Araba)。這壯觀的亞拉巴峽谷,長達155公里,以峽谷兩邊陡峭、荒蕪的山崖而聞名。窪低亞拉巴從其北端低於海平面300公尺處開始,就逐漸向南高升,到達瑞夏山(Jabal Risha)時,其高度已達海平面之上355公尺,之後又再在阿卡巴那裡下陷至海平面。位於紅海灣頭的阿卡巴港,是約旦唯一通到世界各地的出海港口。

2.  山地高原(The Mountain Heights Plateau): 約旦王國西部的高原,將約但河谷沿岸地區,與東部的沙漠平原分隔開來。這一高原地區,從北到南一直伸展至整個約旦王國的西部,並且是該國主要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全國的主要都市,都分佈在這高原上,包括安曼(Amman)、扎卡(Zarqa)、伊爾弼德(Irbid),以及克臘克(Karak)等。著名古蹟也位在這西部山地高原上,例如賈拉虛(Jarash)、克臘克(Karak)、馬達巴(Madaba),以及撇特拉(Petra)等廢墟。這些地區接受著約旦王國最多的降雨量,也是整個約旦草木生長最繁茂的地方。

這個區域,從北方的姆奇斯(Umm Qays)一直延伸到位於南方的拉新納(Rasan-Naqab),在這其間,它被一些阿拉伯人稱為「窪低」的谷地和河床貫穿。這些橫切高原的窪低,最後都從東流入約但河、死海或大裂谷。高原地區的高低落差也很大,這地區的海拔,從600公尺到大約1,500公尺以上,各都有著不同的溫度和降雨量。

高原的北方部分,被稱為「北部高原」,有著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和植被。這個地區在《聖經》中被稱為基列地(民32:1),其特點是海拔較高、氣溫偏低。

Jordan Highland

約旦北部雨量充足的高原 (C.Y. Tang攝)

在這北部高原的南方和東方地區,是「北方乾燥草原」,它是高原和東部沙漠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個高海拔的平原只有少許的年降雨量,因此它的植被也比較稀少。

Jordan dryland

約旦中部的乾旱高原 (Dilys Tsai 攝)

3.  東部沙漠(或稱為巴迪亞地區)(The Eastern Desert or Badia Region): 這個稱為巴迪亞的「東部旱漠」和「乾燥草原」地區,大約佔了約旦王國國土的75 %左右;它也是被人們稱為「北阿拉伯旱漠」的一部分。這地區向東延伸:北到敘利亞、伊拉克;東邊與南邊和沙烏地阿拉伯接壤,高度在海拔600公尺至900公尺之間。巴迪亞地區早晚溫差很大,夏季和冬季氣候完全不同。夏季白天溫度可高到40 ℃以上,而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乾燥並且風很大。年降雨量極微,平均不到50毫米。

約旦王國中最有名的旱漠,是位於南部稱為「藍」(Rum) 的旱漠,這裡就是那令人驚嘆的「窪低藍(Wadi Rum)」景觀的大本營。高聳的砂岩台地、遍佈於這個乾旱地區,孕育出了世界上最令人矚目之一的旱漠景觀。

Jordan-Rum

約旦南部「窪低藍」的荒漠景觀 (C.Y. Tang 攝)

l 民族、人口與文化

約旦王國是一個講阿拉伯話的國家,只有少數的瑟卡西亞人、亞美尼亞人和庫德族;而庫德族已經適應了阿拉伯文化。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但在商業上和政府機構仍廣泛地使用英語。人口約650 (2011年統計)有百分之七十的約旦人口居住在城市,低於百分之六的非都市人口,是遊牧或半遊牧民族。大部分的人民,都生活在降雨量可以維持農業的地方。約旦是一個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目前全國約95%人口為遜尼派穆斯林(Sunni Muslims)4%基督徒(多屬希臘東正教),他們多住在安曼、馬達巴,克獵克及索爾特(Salt) 地區。

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約旦在不同歷史時期,先後曾經有不同民族居住及統治,因此孕育出稍微不同的文化差異。這些文化包括傳統的阿拉伯人文化,特別是以遊牧為主的貝都因人,他們因經常生活在旱漠之中,練就了超強的適應力及耐力,形成為約旦人的堅軔、英勇、慷慨及熱愛自由的民族性格。

Jordan people

約旦人民純樸開朗 (C.Y. Tang 攝)

在建築方面,因深受古羅馬的影響,遺留大量古羅馬建築群,蔚為觀止。此外,在宗教方面,約旦為猶太教,基督教及回教的重要據點。《聖經》中記載了不少事蹟,是在現今的約旦國境內發生的。

簡史

l  主前13世紀,約旦地區已有城邦的建立。先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及羅馬統治。

l  主曆7世紀屬阿拉伯帝國版圖。

l  16世紀歸屬鄂圖曼帝國。

l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英國託管地。

l  1922年,英國以約但河為界,河東地區稱為「半自治外約旦酋長國」,由哈什麥王朝的王子阿杜拉(Abdullah)治理;

l  1946525獨立,改稱為「外約旦哈什麥王國」。

l  19485月,第一次阿以戰爭中佔領了約但河西岸地區。

l  1950年將兩地合併,改稱為「哈什麥約旦王國」。

l  1955年加入聯合國。

l  1967年參加了「阿拉伯聯盟國」與以色列開戰,因而失去西岸地區的統治權。

l  1970年,因境內難民問題,與巴勒斯坦解放组織發生「內戰」,並將之驅逐出其國境之外。

l  1973年及1991年的阿拉伯-以色列戰爭中,約旦沒有正式參與。

l  1994年與以色列簽訂和平條約。

歷史

l 古代約旦

約旦王國,位於阿拉伯旱漠中,其實是歷史上豐腴肥沃月灣地邊緣的一部分。閃族的亞摩利人,約在主前兩千年,沿著約但河周圍、稱為「迦南」的地方定居下來。隨後的侵略者和定居者,包括赫人、埃及人、以色列人、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的回教徒、基督教的十字軍、滿美露人、鄂圖曼(土耳其)人、以及最後的英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這地方連同中東的大部份地區,曾由鄂圖曼帝國統治長達四個世紀。

l 現代約旦

n 「哈什麥外約旦王國」的建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開始,當年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和外約旦這些地區,稱為「託管地區」(Mandate Territories) 。英國所託管的地區,還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西岸地區、迦薩、耶路撒冷和伊拉克;法國則託管現代的黎巴嫩和敘利亞。英國在1922年,將其管區的管轄權劃分一部分出來,交給其所建立的「半自治外約旦酋長國」,由哈什麥王朝的王子阿杜拉(Abdullah)治理;但在同期間,仍然由英國管下的巴勒斯坦當局一位高級外交專員繼續監督。英國之所以選擇阿杜拉,是因為後者當時在外約旦旱漠中的諸遊牧部族中,已經脫潁而出,成為他們公認的領袖。英國託管外約旦的任務於1946522日結束;阿杜拉就順理成章地在525日成為獨立的「哈什麥外約旦王國」的第一位國王。

n 改名「哈什麥約旦王國」

外約旦王國曾協助巴勒斯坦民族主義者,成為反對以色列在19485月建國的阿拉伯國家之一,並且還參與了阿拉伯國家和新建立的以色列國之間的戰爭。停戰協定於194943日簽約,外約旦王國於是以停戰的分界線,及不妨礙未來的領土或邊界線為交換條件,而擁有了「西岸地區」(The West Bank Territories)和「東耶路撒冷」(Eastern Jerusalem)。

   外約旦王國在1950年改名為「哈什麥約旦王國」,統治那些原本附屬於國王阿杜拉一世的遊牧部族以及外約旦的巴勒斯坦部分。美國在承認約旦王國對約但河西岸統治權的同時,也堅持主張,約旦王國西岸地區未來最終的統治權,必須由以、約雙方共同諮商以達成協議。

阿杜拉一世在1951年到東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El Aqsa)參拜時被刺身亡。其孫胡笙(Al-Hussein bin Talal)於1952年繼位,約旦與英國之間的「特殊防禦條約」於1957年正式結束。

n 約旦與以色列的戰事

約旦在19675月與埃及簽署了一項共同防禦條約,並於19676月參加了當時尚稱為United Arab Republic (阿拉伯聯盟國) 的埃及及敘利亞和伊拉克所發動的、與以色列國的「六日戰爭」。開戰以前,以色列曾勸胡笙不要參戰,但他懾於情勢並未聽勸,結果將約但河西土地全數喪失殆盡;以色列則贏得了西岸地區和耶路撒冷全部的控制權。之後約旦曾於1988年宣布正式與西岸地區脫離宗主關係,並聲明放棄對西岸地區所有的索賠要求,僅保留了最後談判問題時的參與地位。後來約旦王國在1994年與以色列達成了協議,允許耶路撒冷繼續作為約旦人民的回教聖地。美國政府則認為,西岸地區是以色列所擁有的領土,並認為其最終地位,應在聯合國安理會第242號及第338號決議的基礎上,透過有關各方之間的直接談判來決定。

1967年的「六日戰爭」,已導致巴勒斯坦人逃往約旦居住的人數急劇增加。原本巴勒斯坦難民人數在1966年即已高達七十萬人,1967年又從西岸地區另增加了三十萬人。由於流亡於約旦王國的難民,在「巴解」領導之下(當時住在約旦的巴勒斯坦人民解放軍),無論在權力方面及影響力方面都日益高漲。這些全副武裝的敢死隊,對哈什麥王朝的政權和安全,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於是導致了19706月爆發的「內戰」。這次內戰,由於旱漠中的遊牧部族,認為現任國王胡笙是他們當年領袖阿杜拉的嫡裔,全力予以支持而戰勝。巴解領袖阿拉法特在戰敗之後,率領全部武裝部隊離開約旦,轉而落腳於黎巴嫩南部及非洲北部。於是約旦王國得以繼續其獨立的外交政策;內政方面,則在1970年代致力於經濟、教育及衛生之極力改善並大有成效,並於1980年重新提出議會選舉制度(Parliament Election)以增進政治的多元性。

n 約旦與以色列的和約

197310月「以、阿戰爭」時,約旦王國並沒有真正全力參與。甚至在1967年約但河的停火線沿岸,也沒有發生戰鬥,只是派出了一個軍旅,到敘利亞的領土去與以色列軍隊對抗。並且,約旦也沒有參加1990-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1991年,約旦同意與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代表,參加由美國和俄羅斯所主導的與以色列的直接和平談判。這個和平談判於1994年達成協議,結束了約旦王國跟以色列國的敵對狀態,並且簽署了和平條約。但是自此以後,約旦王國必須一直設法與所有的阿拉伯鄰國維持一個艱辛的和平關係。

重要城市

l  安曼(Amman)

  安曼(Amman)在舊約《聖經》,稱為拉巴 (代上20:1),原是亞們人的首都,新約《聖經》稱為非拉鐵非,是低加波利的「十邑」之一安曼是西亞國家約旦的首都,也是全國最大城市,以及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約213萬人(2010年)。它位於約旦王國北部,因座落在7個山頭之上,故像羅馬一樣,有“七山城”(the City of Seven Hills)之稱。在歷史上安曼曾經由許多不同民族統治,主前三世紀,埃及的多利買二世,重建此城,改名叫非拉鐵非,在新約時代,是上述底加波利的「十邑」之一,屬於羅馬帝國亞拉伯省所管治。大部分遺留下來的羅馬古蹟,包括劇場、神廟、廣場等多為主後第二世紀所建。(圖為依山而築的安曼城, Photo by Dilys Tsai)

l  賈拉虛(Jarash)

  今天的賈拉虛(Jarash or Jerash, 又譯傑拉西),有說是古代的格拉森(Gerasa, Gerasenes)地區,也就是《聖經》中的基列地。這個土地肥沃的地區位於約旦王國的北邊,數千年來早已吸引了人們在此定居。賈拉虛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也是低加波利地區「十邑」的一個主要城邑,羅馬人在此展開了大規模的建設工程。主曆第四世紀中期,賈拉虛是基督教蓬勃發展的核心地點,從當時至第七世紀早期,至少有十五座教堂建於該地區。今天賈拉虛是世界上規模最龐大、保存最完整的羅馬城市之一。許多教堂的遺跡至今仍然可以辨認,其中幾個都還保留著令人印象深刻的拜占庭時期的馬賽克圖畫。(圖為賈拉虛廢墟的橢圓形廣場,Photo by 郭懷恩)

l  克臘克(Karak)

  克臘克(Karak,又譯卡拉克)今日是約旦的一個大城,位於安曼以南140公里,城建在一高地上,標高約 1100 公尺,四周又有山嶺圍繞,故易守難攻,是摩押王國京城基珥哈列設的故址,至今仍保留了大部份其堅固雄壯的城堡和城牆。昔時的「王道」經過此處,所以自古就是一個極具商業和軍事價值的重鎮,今日則有一條東西向的公路通過。克臘克位於古摩押王國的境內,它擁有好幾個不同的名字,例如:吉珥哈列設(Kir-hareseth)(賽16:7)、吉珥西瑞斯(Kir-heres),聖經時代它又被稱為基珥(Kir,15:1)。在十字軍時代,克臘克是約旦王國境內最大的十字軍城堡的所在地。(圖為克臘克的十字軍城堡,Photo by Dilys Tsai)

l  馬達巴(Madaba)

  馬達巴(Madaba, 又譯馬德巴)是古代摩押王國的一部分。在聖經時代被稱為米底巴(Medeba),位於安曼以南約32公里,死海以東約 20 公里,昔日的王道經過此城,今日也是一重要的公路交匯點,是商務及軍事的重鎮。米底巴曾被以色列人所征服(民21:30),但是後來被摩押王米沙佔領,並且重建了這城。在馬喀比時代被許爾幹攻下統治,然後接下來是那霸天(Nabataeans)王國,最後在主曆106年被羅馬人接管。1884年發現該城多處有許多精美馬賽克故又稱為「馬賽克之城」可知在拜占庭時代,她曾是一個富饒的城市,其中一幅位於聖喬治敎會地板上、第六世紀的馬賽克聖地地圖,呈現了耶路撒冷及其他聖地,更是非常珍貴之文物。(圖為參觀馬達巴的遊客正在聆聽講解,Photo by Dilys Tsai)

l  撇特拉(Petra)

  撇特拉(Petra,又譯佩特拉)是約旦的一座古城廢墟,位於安曼南250公里處,隱藏在亞拉巴谷東側的一條狹窄的峽谷內。它很可能是《舊約聖經》中的「西拉」(Sela(王下14:7)。主前三世紀,那霸天王國將國都設在撇特拉,使它成為一個繁榮的貿易中心。主曆106年,那霸天王國被羅馬帝國統治,撇特拉便失去了它的重要性。在拜占庭時期,撇特拉還維持著一個主教教區的地位,但後來這城就被廢棄了,並逐漸消失在西方世界裡,直到1812年瑞士探險家伯哈特(Burckhardt)發現它,撇特拉才又重現世人的眼前。撇特拉是古代世界裡最壯麗的地方之一。撇特拉,被譽為「玫瑰紅城,裡面遍佈了華麗的墓塚、宮殿和神廟,都是由山谷的岩石峭壁中雕刻而成。(圖為古城撇特拉入口的峽道,Photo by Dilys Tsai)

l  阿卡巴(Aqaba)

  阿卡巴(Aqaba, 又譯亞喀巴)位於紅海阿卡巴灣頭之東北角,在窪低亞拉巴(Wādi Araba)之南端,是約旦的唯一港口。阿卡巴於1950年間開始闢為港口。在聖經歷史時代,此地區有兩個城市,其一為以拉他(Elath) ,另一爲以旬迦別(Ezion Geber)。後者,以旬迦別,是所羅門時代的港口(王上9:26);而以拉他(2:8),則可能是阿卡巴對面,位於以色列境内的避寒聖地及商港,Eilat(圖為阿卡巴海港夜景,Photo by C.Y. Tang)

聖經出處

沿著約但河谷以西和死海四周的土地,是猶太人的上帝所應許之地。《聖經》稱之為「耶和華的園子」(the Garden of the Lord,創13:10); 在人類與上帝之間的歷史關係上,約但河谷的南段、死海平原及其周邊的丘陵和山地,是一些最重大的事件所發生的地方。上帝在此毀滅了所多瑪和蛾摩拉並保護了羅得(19:23-25);摩西在此看到了他永遠不能進入的應許之地(34:1-5);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渡過約但河進入迦南地(3:14-17);以利亞越過約但河,乘旋風昇上天去(王下2:11);以利沙用約但河的河水治好了乃縵的大痲瘋(王下5:10, 14);施洗約翰在這裡的曠野傳道並在約但河為耶穌施洗(3:1-6, 13-17; 1:4-5, 9-11; 3:2-3; 21-22; 1:26-28)

資料來源

*呂榮輝編寫《2012年聖地旅習手冊:以色列、約旦》,pp.155-164 (2013.7.11修訂)

www.kinghussein.gov.jo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約旦

*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http://www.boca.gov.tw/

刊登日期 : 2013/01/21   修訂日期 : 201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