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頁面
士每拿 Smyrna (伊茲米爾  Izmir)
概覽
士每拿Smyrna,即今土耳其之Izmir(伊茲米爾)市;市名在突厥年代開始被稱,是今日土耳其第三大城、第二大海港,也是Anatolia 省的首府。市區人口約285萬(2014年)。它是《啟示綠》所提的七教會之一。在教會歷史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曾是東正教的信仰和學術中心。直至希土戰爭(Greek- Turkish War, 1919-1922)之後,該地基督徒大舉遷徙至希臘,目前居民以穆斯林為主。
地理
土耳其士每拿Smyrna及附近的地形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士每拿位於以弗所之北約 50 公里,別迦摩之南約 80 公里,距 Hermus 河的出口處不遠,在愛琴海一個大港灣之內,是一個地勢非常良好的海港。在海事上佔有很大的優勢,又有多條公路自此向東通往各處,為東西交通的重要基地,故貿易頻繁,是近東從事世界貿易的一個重要口岸。該地區物產非常豐富。
歷史
當年的士每拿,今天叫做伊茲米爾(Izmir)。據研究,士每拿這個名字,源起在古希臘Ionia地區的方言,並且是以Attica(在雅典附近)的土語而書寫為Smyrna。但Smyrna原本並不是希臘字,跟愛琴海地區所流傳的許多字根一樣,它們都是來自安那托利亞在主前兩千年時代的字。這個字來自安那托利亞高原上Kayseri一帶的Kültepe聚落叫作Tismyrna。這字的“Ti”部分後來被省略掉,於是這城市最早在主前三千年,最遲在主前一千八百年開始,就一直以Symrna而見稱於世;後來在突厥年代它才被稱為Izmir。
遠古時期
約在主前三千年的時候,豐富的特洛伊文化,影響著安那托利亞的西部;在愛琴海海岸那些已經拓殖的地方,也在特洛伊文化的影響之下。那時在安那托利亞山區牧草地區的赫人,也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文化潮流,因為特洛伊人與赫人在當年是盟友,並且兩者對愛琴地區的開發和拓殖,都有很大的影響。事實上,在Bakirçay河谷的Pitane (現今的Çandarli附近),以及類似的聚落,都是赫人所興建的。據說當年那些“女強人”(Amazons)是住在Caria及Lydia之間,也就是現代的Yamanla山區的兩邊,她們一直住在那裡,直到Aiolos人及Ions人的侵入。
Aiolos及Ions人(在希臘)於主前一千年左右,由於Dorian人(希臘人的一族)的入侵而逃難渡海到Izmir及其附近居住。他們拓殖的地方除了Izmir以外,尚有Bergama(Pergamum,即別迦摩),Manisa(Magnesia),Selçuk(Ephesus以弗所)…等。
伊茲米爾由於跟近鄰呂底亞保持良好的貿易關係,一直繁榮到主前第七世紀。兩者之間的關係,由於呂底亞之被波斯(Persian)征服而結束。波斯人統治安那托利亞,在主前334年被亞歷山大大帝打敗而結束。從此開始了希利尼(Hellenistic)文化,並且在Pegos山附近建起一個Kadifekale的新聚落;其城牆屬於希利尼時代的建築,並且在之後的日子中幾經修葺。
羅馬帝國時期
伊茲米爾城在主前197年與別迦摩帝國結盟,這情形從主前27年一直維持到主曆324年,有很良好的關係,然後就轉入羅馬帝國手中。在羅馬人統治期間,Izmir被興建成一個貿易港市。對西方人而言,Izmir是亞洲的中心。在這期間內,羅馬人在伊茲米爾興建了Agora(市集),Acropolis(衛城),戲園,露天運動場(Stadium)以及其他建築物,例如圖書館,噴泉等。羅馬人從Kadifekale開始,築了兩條“公路”,通到以弗所(Ephesus)及撒狄(Sardis)。主曆324年,在羅馬帝國分裂為二之後,Izmir即為東羅馬(即拜占庭)帝國所擁有。那時以弗所成為希利尼、羅馬及拜占庭時代的文化及宗教中心,因此在拜占庭時代,Izmir並沒有多大建設。Izmir曾短期的在匈奴(Hun)皇帝Attila所統治,但因時間較短,也沒有什麼建樹。
突厥鄂圖曼時期
Selçuk突厥的Süleyman Şah於1076年攻下Izmir。在這段期間內,海軍上將Çake Bey受命為Izmir市長,並且攻下其他一些地方,包括Ula,Foça,Sakiz,Chios(基阿),Samos(撒摩),以及Istanköy(Cos,哥士)等島。Çake Bey將軍死後,Izmir及其附近地區,又於1098年回歸為拜占庭所有。在十字軍時代,當他們佔有伊斯坦堡時,Izmir也被從歐洲來的騎士(Knights)所擁有。但在1320年,突厥(Turkish)水手名叫Umur Bey,又把Izmir從這些天主教騎士手中收回,成為突厥(Turkish)的領土。
在“諸王”(Principalities)時代,Izmir及它附近一帶,為Saruhanogullari王所統治;Pergamum(Bergama,別迦摩)及其附近一帶則屬於Karesiogullari王。但在1426年,Izmir及其附屬,則完全入於鄂圖曼(Ottoman)手中,並且在市區中建築了不少的清真寺,Izmir鐘樓(Clock Tower),以及一些客棧(Inns或旅館)。
十六世紀初,Izmir在世界貿易方面,仍有一席重要地位。尤其是當鄂圖曼帝國與歐洲國家訂立條款之後,不但國外使館在Izmir市區增多,港中的外國船隻也增多,大家都知道這些外國使館都在進行貿易之事。港口船隻進出那最狹窄部份,也建起了一個碉堡。在上世紀的後半,新的建築逐漸增多,使這港市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一幢很醒目的建築,就是在十九世紀所建的海關大樓,是與港務增多俱來的,並且包裝業務,保險行業,股市及銀行等也增多。
近代時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希臘在協約國支持下,藉口保護Izmir的希臘僑民,在1919年5月派軍登陸Izmir,土耳其人起來反抗,引發希土戰爭。在那段奮鬥掙扎的年日中,Izmir在重生之前必須浴火;它經歷了不少的毀壞及回祿。直至1922年9月9日那天,土耳其偉大的領袖Mustafa Kemal Atatürk率領部隊把希臘軍隊驅逐出Izmir。從這一天起,Izmir開始另一個紀元,成為新年青的土耳其共和國的重要港埠,並且朝向那在進行著的“現代化港市”的目標一直邁進。Izmir現在是土耳其僅次於伊斯坦堡的第二大港市。
重要景點
土耳其士每拿Smyrna (今名 Izmir)重要景點位置的3D衛星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古城堡Kadifekale (Turkish "velvet castle"),
位於Mount Pagos的山頂上的城堡,建於古希臘時代。內中有蓄水池遺蹟是羅馬及拜占庭時代修建。有古代作家稱這城堡為「城之冠」(city’s crown) 。(參啟2:10b)
在Izmir Pagos山上的古城堡,Kadifekale,被稱為「城之冠」(C.Y. Tang 2014年攝)
*古代市集 İzmir Agora Open Air Museum
Izmir古代市集露天博物館一景(盧瑞興 2014年攝)
*聖坡旅甲修道院 (Monastery of St. Polycarp)
聖經出處
士每拿是啟示錄中,主吩附使徒約翰寫信給七個教會的第二個教會之所在地。應該提起的是:這是一個受苦的教會。主的安慰是:不用怕!但要至死忠心(啟2:8-12)。當年這教會的主教坡旅甲(Polycarp, AD 69-155),因為不肯背道否認主,就是在士每拿被火燒死而為主殉道。
呂榮輝教授編寫
資料來源:呂榮輝/張百路 編著,2014年聖地旅習手冊—土耳其、拔摩島,頁86-87。(2017.8.27修正)
相關圖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