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頁面
哥林多 Corinth
概覽
「這事以後,保羅離了雅典,來到哥林多。」(徒18:1)
古哥林多位於雅典西邊,幾乎正西稍偏南約40英哩(約64公里)的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角;著名的哥林多地峽,在其東北約5英哩(約8公里)。其地理位處之重要,乃在於它獨佔從雅典來的東、西陸路與西北、東南的兩灣之間的交匯處,這是哥林多成為重要都城的特殊因素。所以早在主前八世紀就已經成為希臘最富庶、繁榮的商業大城。
但在主前146年,古哥林多城被羅馬大軍摧毀。因此,就荒蕪了整整的一個世紀。哥林多是由該撒猶流(Julius Caesar)將軍,在主前44年下令重建,成為富有羅馬文化的「新」都市;到保羅時期已達百年之久。這新都市的人口絕大多數是羅馬的退役軍人和被釋放的自由奴隸。哥林多由於位處交通樞紐,過往的客旅很多,賣手工業和其他的工商業產品,就成為哥林多的經濟主流。興盛的商業氣氛,也吸引來不少的猶太人,他們不僅能夠在這裡建立會堂,並且有足夠的人數可以「同心起來攻擊保羅」(徒18:12b)。
哥林多市的另一個重要經濟來源,是從人類受情慾剝削的進項。不僅在衛城山上的「愛情神」(Aphrodite)廟裡,有上千美稱為hetairae或courtesen的「廟妓」,山下新城的街道上,也有公開攬客的妓女。畢竟,山上愛情神廟的面積再大,也容不下上千的hetairae,其中不少得下山開館營業,並訓練年輕的女子。
哥林多衛城山,「愛情神」(Aphrodite)廟就是建在這山上。[呂榮輝攝影]
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基督徒,有多少人能完全潔身自愛?有多少人能把靈魂的窗扉,緊閉得不讓邪芒縫透?明白了這點,就可以看出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聖徒寫信時,為甚麼要苦口婆心、並且直接明白地說:「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國…你們要逃避淫行…」(林前6:9-20;參林後12:20-21)。
地理
*哥林多地峽(Isthmus of Corinth)
哥林多地峽Isthmus of Corinth地圖 (地圖來源:Google maps)
哥林多位於哥林多地峽(Isthmus of Corinth)西南方;這地峽就是因哥林多這城而命名。這地峽是連接希臘本土南部和伯羅奔尼撒半島兩者的頸狀狹窄土地。哥林多,其地理位置不但掌控了希臘南、北陸路的通道,而且它還配置了兩個港口。離古哥林多西北約3英哩(5公里)處,有位於哥林多灣的列該翁(Lechaion)港,負責與愛奧尼海(Ionian Sea)東岸的交通。古港灣,位於在離海岸線有幾百公尺之遠的內陸,由於淤塞已成為遺址。在古哥林多東南約9英哩(15公里)處,則有一位於薩羅尼克灣(Saronic Gulf)西岸的堅革哩港(Cenchraea or Kechries)(徒18:18;羅16:1),負責與愛琴海地區的交通,並且從這兒通往地中海東部和黑海。雖然堅革哩港已經沒落,但今天仍然可以看到一些遺跡留在海水中,其中包括堅革哩教會的殘址。哥林多城之所以被形容為「富裕之城」(wealthy city),也就是因為它以地利之便,坐收南北和東西方貿易路線上的各種稅賦,這是它最大的財政來源。從該撒猶流時代以降,哥林多一直就是一個繁華的退伍軍人拓殖城。
*哥林多鋪石路(Corinth Diolkos)
遠在哥林多地峽運河開通之前,兩灣之間的客旅與貨物往來,都是經由一條叫做Diolkos的鋪石道,來銜接西北愛奧尼亞海(Ionian Sea)的哥林多灣(Gulf of Corinth)和東南愛琴海(Aegean Sea)的撒羅尼克灣(Saronic Gulf)。Diolkos的希臘文是Δίολκος,這是個由兩個希臘字的複合字。希臘文的διά是「across」,就是橫過或横經的意思;λκός, holkos是「portage」,就是連接水、陸搬運貨物的道路。
「哥林多鋪石路」(Corinth Diolkos)的運輸棧道(圖片來源:BiblePlaces.com)
這條在主前600年代所建,名為「哥林多鋪石路」(Corinth Diolkos)的運輸棧道,由西向東橫跨越地峽而連接兩個港口,船主在一端的港口將貨物卸下,裝在小船上,然後用纜繩將小船從這一個港口拖到另一個港口,節省了繞伯羅奔尼撒半島兩百多英哩(約三百多公里)的航程。這個偉大的工程是由哥林多的第二任統治者佩瑞安德(Periander)所建。
*哥林多運河(Corinth Canal)
哥林多地峽地面寬僅4英哩(6.5公里),早在主前第六世紀,當地人就開始挖一條運河,意圖將哥林多灣和撒羅尼克灣連接起來,以減少南繞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航程,但以當年科技的情況,這個工程無法完工。現代的哥林多運河建於1881-1893年,圓了連接哥林多灣與愛琴海的夙夢。運河全長6.3公里,於1893年通航。
哥林多運河 [呂榮輝攝影]
聖經出處
保羅在哥林多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徒18:11),是他第二次海外宣教旅程中停留最久的地方。當時的哥林多是一個經濟繁榮的大都會,但是同時也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城市,居民沉迷於宴樂和淫亂,盡情享受浮華世界的歡愉。在這樣一個人心迷失的地方,傳講福音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但是主耶穌怎麼說呢?祂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徒18:9-10a)。果然,保羅不但靠主剛強無懼,而且還在哥林多建立了一間教會;因為,「在上帝凡事都能」(太19:26)。
保羅在哥林多認識了亞居拉和百基拉,不但和他們同住做工,而且後來他們成為他的同工(羅16:3),並且還在他們家裡成立了教會(林前16:19);這是保羅在哥林多所結的美好果子。另外有一位無意中幫了保羅一個大忙的人,就是亞該亞的方伯迦流;他對猶太人控告保羅的案子做了「不處分」的判決(徒18:14-16),這對保羅日後的宣教之路,影響甚鉅。
考古研究
*古哥林多的考古挖掘(Ancient Corinth Excavations)
從哥林多衛城(Acrocorinth)的高處俯視古哥林多城,可以看到阿波羅神廟(Temple of Apollo)的圓柱殘留,其東邊則是哥林多城的主要大道--列該翁路(Lechaion Road);兩者之南,是哥林多的古市集(the ancient Agora)的所在。
哥林多古城 Ancient Corinth的衛星圖 (地圖來源:Google maps)
*阿芙羅黛神廟(Temple of Aphrodite)和阿波羅神廟(Temple of Apollo)
阿波羅神廟位於哥林多的下城,以hetairae(即廟妓)聞名的阿芙羅黛神廟(Temple of Aphrodite)則位於哥林多衛城山最高城內之處。主前第四至第五世紀時,希臘的作家們在描寫哥林多的特色時,將哥林多形容為一個將愛情商業化的城市。當人們說到「那哥林多女子」時(That Corinthian girl),意思是說「那個女人是個廟妓」。保羅時期的哥林多教會,掙扎在物慾和性慾的誘惑中,而這兩者都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典型生活方式。
*公堂(Bema)
公堂(Bema),希臘語的意思是「講壇」或「法庭」,是羅馬時期當地的行政首長公開審理案件的地方。保羅在哥林多城停留了18個月時,被這城的猶太人攻擊,說他不按律法敬拜上帝,而且將他拉到哥林多的公堂,向方伯迦流(Gallio)告狀(徒18:12-16)。迦流這個名字,的確為新約聖經的年代提供了一個確切的證據:從羅馬的歷史記錄中我們得知,迦流是羅馬政府,從主曆51年 6月至52年5月派駐亞該亞省的Proconsul (方伯,地方官)。當年迦流就是站在這個「公堂」上,駁回那些猶太人對保羅的控訴,說他們所爭論的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律法觀點,而不是一件刑事案,所以不予受理。
*市集(Agora)
保羅在哥林多遇見了一對名叫亞居拉和百基拉的夫婦。之前羅馬皇帝革老丟(Emperor Claudius)下令所有的猶太人都必須離開羅馬城,所以他們新近才從羅馬來到哥林多。保羅的父親原本是以製造帳棚為業,和這對夫妻同行,保羅對這個行業應該不陌生,因此和他們同住並且一起工作。他們很可能在「市集」(Agora)裡擁有自己的攤位,這讓保羅有很多的機會,藉著與客戶和路人接觸的時候,對他們傳講「復活的基督」。《使徒行傳》還記載說:「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利尼人」(徒18:4)。
*列該翁路(Lechaion Road)
「列該翁路」是哥林多城內最主要的道路,這條路是因它從市中心一直通到北邊的港口「列該翁」(Lechaion)而得名。此路面寬約 40英呎(約13公尺),包括了人行道和排水溝等完整的規劃。但是這條道路的設計,是沿著地形的斜坡,因而有時會出現階梯,所以並不適合車輛通行。主前第5世紀時,這條道路的兩邊都是商場與店鋪。
古哥林多城的列該翁路,用白石鋪成的路面及梯階 (圖片來源:盧瑞興2011年攝)
*以拉都碑刻(Erastus Inscription)
考古學者於1929年,在哥林多發現了這一塊碑刻,上面記載:「以拉都(Erastus)自費支付了列該翁路的鋪設費用,以回饋他被任命為市政司的官職」。這位以拉都很可能就是保羅寫信給羅馬的教會時,在信中所提到的「城內管銀庫的以拉都」(羅16:24;參徒19:22;提後4:20)。如果保羅所說的和這碑刻所記的是同一個人,這就表示保羅當時在哥林多的影響力,已經擴展到當年羅馬高層社會、具有相當身份和地位的羅馬公民。
刻有「以拉都」名字的古代銘刻 (圖片來源:BiblePlaces.com)
張百路翻譯/呂榮輝教授校稿
資料來源:呂榮輝/張百路 編著,《2011年保羅歐洲行蹤旅習手冊》,頁64-71。(2016年5月5日修訂)
相關圖文連結
[精選檔簿] 歐洲保羅行蹤之旅(2011年)-希臘Greece(4):哥林多 Corinth、堅革哩 Cenchreae
[見證分享] 陳小小:哥林多衛城和堅革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