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頁面
利基翁 Rhegium (Reggio Calabria)
概覽
「又從那裡繞行,來到利基翁。過了一天,起了南風,第二天就來到部丟利。」(徒28:13)
保羅他們的船離開西西里島(Island of Sicily)的敘拉古以後,終於抵達羅馬帝國的本土 -- 義大利半島(Italian Peninsula);而利基翁(Rhegium)就是他們靠岸的港口。後者隔著美西拿海峽(Strait of Messina)與西西里島遙遙相望。使徒行傳28章13節的下半段說他們在利基翁「過了一天,起了南風」,將他們帶到了羅馬的主要對外海港部丟利(Puteoli)。
也許有人會問:「保羅他們的船為何不從敘拉古直接航往部丟利?」F. F. Bruce博士在他的著作《The Book of the Acts》一書中解釋:保羅他們的船必須在利基翁靠岸等候,等到適當的風,也就是南風,才能將他們的船順向帶過美西拿海峽(P. 501)。而保羅他們很幸運,只等了一天,海上就起了南風。
《使徒行傳》中的利基翁,聖經希臘原文Ῥήγιον,是從其原有拉丁名Rhegium希臘化而來;這希臘字的拉丁(英文)字母寫法是 Rhēgion,中文從這字以閩南音譯為利基翁。英文聖經維持其原有拉丁文的寫法Rhegium。利基翁現代義大利的全名是Reggio Calabria(瑞吉歐‧卡拉布瑞亞),簡稱瑞吉歐。它是位於義大利南部卡拉布瑞亞行政區(Calabria District)的一個市鎮(comune),也是瑞吉歐卡拉布瑞亞省(Province of Reggio Calabria)的省會。
地理
義大利半島南部及西西里地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義大利半島的形狀,看起來像一隻小腿和腳;利基翁就位於這腳的「腳趾」上。而它所坐落背後的阿斯普羅蒙特(Aspromonte)山脈,是一條長而崎嶇的山脈,隆起於整個區域的中央地帶,這個地區經常受到地震和海嘯的威脅。利基翁是這個地區最大及最古老的城鎮,也是全義大利第二古老的城。按2015年9月30日公佈的數字,人口有200,330人,分布於239平方公里的市區;此外居住在大都會區的還有559,205人,成為現代義大利的第10大都市。
利基翁Rhegium(現名 Reggio Calabria)及美西拿海峽一景(盧瑞興 2011年攝)
歷史
利基翁於主前720年由古希臘人所創建,因為它位於那狹窄的美西拿海峽邊,他們就按當地拉丁土名將它取名為Ῥήγιον。「Rhegion」這字的意思是「裂縫」:因它隔著美西拿海峽,與西西里島之間只有一道像裂縫般狹窄的海域。它原本屬於大希臘(Magna Graecia)區的一部分,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結盟國,之後被羅馬共和國統治。從主曆553年到1071年之間,它一直是拜占庭帝國在義大利南部的首府。之後,有一段時期,利基翁成為卡拉布瑞亞公國(Duchy of Calabria)的首府,直到它被納入西西里島王國(Kingdom of Sicily);後來又被劃歸那不勒斯王國(Kingdom of Naples),成為它的一部分。但在1282年,這兩個王國結合成為「兩西西里王國」(The 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直至1860年被義大利統一為止。
重要景點
重要觀光文物
利基翁有三項廣為人知的殊榮:其一,它被譽稱為「青銅雕之城」(The City of Bronzes):因1972年8月16日,考古學者在義大利南端利亞斯(Riace)附近的利基翁海域中打撈到兩尊青銅雕像,被證實是希臘雕刻大師菲迪亞斯(Phidias)在主前460-450年的作品。考古學者將其命名為「利亞斯青銅戰士」(Riace Bronzes),利基翁也因這兩尊稀世之寶的銅雕而聲名大噪。第二譽稱是「佛手柑之城」City of Bergamot):這佛手柑,只有在利基翁地區才能種植生長。譽稱的其三是「海市蜃樓之城」(City of Fata Morgana):這種奇特的光學現象,只有在義大利的利基翁海邊才能見到。
陳列在National Museum of Magna Graecia 的「利亞斯青銅戰士」(Riace Bronzes)(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儘管利基翁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城市,卻仍然保留了幾分鄉土氣息,它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尤其是水果和煙草的出口。由於利基翁是一個港口,它的漁業也很發達,而它的海灘也成為一個熙來攘往的觀光景點。
張百路翻譯/呂榮輝教授校稿
資料來源:呂榮輝/張百路 編著,《2011年保羅歐洲行蹤旅習手冊》,頁100-101。(2016年12月13修訂)
相關圖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