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頁面
加帕多家 Cappadocia (Kapadokya)
概覽
加帕多家(Cappadocia)這個名字,可能源於赫人(Hittite)的Katpatuka,意思是“駿馬之地”(land of the beautiful horses)。一般來說加帕多家是位於安那托利亞中部偏東,在Kizilirmak(即Red River)河中上游的平原及山地一帶地區,包括現代土耳其的Nevsehir, Aksaray, Kirschir, Kayseri, Nigde, Yozgat, Malatya及Sivas等省分。
土耳其中部加帕多家區域包括現今幾個省分(紅色)(地圖來源:modified from wikipedia)
古代這裡是幾條交通要道交會之處,因此也是幾種不同文化彼此接觸的地區;它也一度被稱為赫人(Hittites)之地。這個人口一向不稠密的地區,其地質以紅色砂岩,以及在“第三紀”的“中新世”所堆的鹽漬地為主。但全地區中又有小部分的沃土,形成於火山所成的tuff (凝灰岩)之上,這地區的人口傾聚於這一小塊地區之上。加帕多家地區的人口,以南部最稠密,常被稱為本地區的心臟地區,但事實上,這僅是在加帕多家的最西南角而已。這裡的物產,與穀類齊名的有馬鈴薯、水果及美酒。
流經Nevsehir省的Red River,全長1350公里,為土耳其最長河流(圖片來源:Wikipedia, by Nedim Ardoga)
地理
地質與地形
本地區的地形,始於距今約五千萬年前的“第三紀”;那時,火山口及chimneys遍佈於地景之上。之後,大量的火山噴發物從諸多的火山口吐出來。再經大自然的侵蝕力,就在這噴出物之上刻蝕成為不可思議的加帕多家所獨有的tuff-coned(凝灰岩錐)地景。千百年來,人類在這堅而不硬的凝灰岩上鑿挖成住家、修道院、禮拜堂、甚至“地下城市”。
從氣球觀看加帕多家的tuff-coned(凝灰岩錐)地景(賴世清 2015年攝)
歷史
加帕多家的歷史,始於“史前時代”的Hatti (哈替人)文化(主前2500-2000年),於青銅器時期(主前兩千年以前)來到這裡。約在主前二千年,Hittites(赫人)也來到這地區居住。不久,亞述人(主前2000-1800)在這裡建立起他們的貿易站。之後Phrygians (弗呂家人)可能在主前1250 統治加帕多家,但是波斯人卻於主前第六世紀中把他們驅逐出去,並統治這個地區直到主前334年。
之後進入希臘人統治時期直到主前17年,這年,加帕多家地區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份。這個時期貿易及軍事的通道被建築,都市被建立,聚落被興起。小亞西亞的這個加帕多家地區,一度在基督教影響之下。於是基督教社區相繼成立;別處的基督徒因信仰受逼迫,也紛紛遷入本地區以避難。於是加帕多家成為好幾個民族的大熔爐,各自貢獻並影響加帕多家地區的宗教及文化。Caesarea(Kayseri,該撒利亞)的大主教Basilius the Great(大巴西流,329-379 A.D.),啟迪了當地許多的基督教社團,並且全地區在之後的一千年間,普遍地過著“修院”(Monastic)生活。然而本地區在往後的年日中,先後因Turkmenistan (土庫曼斯坦),Mongolia(蒙古),Seljuks(塞爾柱)及鄂圖曼(Ottoman)的入侵,使這“修院”的趨勢終於停止。
重要景點
加帕多家Cappadocia地區重要景點位置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在加帕多家地區,有許多必須看的地方。例如Fairy Chimneys(仙境煙囪),Göreme(哥里姆)谷地的國家公園(又稱露天博物館 Open-Air Museum)及石鑿禮拜堂;Kaymakli,Derinkuyu,Özkonak等地下城市及Avanos的陶器及地毯;Uçhisar的石堡;以及Ürgüp,Ihlara谷地,Soganli,Sinasos及Hacibektas。
聖經出處
一些古代文獻顯示主前二世紀初就有一批人數可觀的猶太社團定居在加帕多家。 新約記載五旬節從不同地區前來耶路撒冷守節,其中的加帕多家人(徒2:9),很可能是來自這社團。
加帕多家後來也成了基督徒聚居的地區,使徒彼得曾寫信給他們(彼前1:1)。基督教之傳入加帕多家,大概是信徒從大數沿大道北移的結果。早期教會因受羅馬帝國逼害,各地基督徒紛紛遷入本地區以避難,於是加帕多家成為一個宗教及文化中心。
呂榮輝教授編撰
資料來源:呂榮輝/張百路 編著,《2014年聖地旅習手冊—土耳其、拔摩島》,頁30-31。(2018年6月21日修正)
相關圖文連結
[聖地查詢]:加帕多家的該撒利亞 Kayseri
[區域地區]:呂榮輝 安那托利亞(Anatolia,小亞西亞Asia Minor)
[分享見證]: 趙麟書:逼迫之地的信仰反思-土耳其
[精選相簿]:土耳其Turkey (1)-2009年10月聖地旅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