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區域地理
P. Walker著 張百路翻譯/呂榮輝教授校稿
馬爾他 Malta(古名米利大 Melita) 的位置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我們既已得救,才知道那島名叫米利大(徒28:1)。
百夫長猶流和這亞力山太船長決定不在佳澳、而在非尼基過冬時(徒27:11-13),恰好又「微微起了南風」,他們以為是天意,「就起了錨,貼近革哩底行去」。但不多幾時,「狂風從島上撲下來;那風名叫友拉革羅。船被風抓住,敵不住風,我們就任風颳去…到了第十四天夜間,船在亞底亞海飄來飄去…到了天亮,他們不認識那地方,但見一個海灣,有岸可登,就商議能把船攏進去不能…但遇著兩水夾流的地方,就把船擱了淺;船頭膠住不動,船尾被浪的猛力衝壞…但百夫長…吩咐會洑水的先跳下水去上岸;其餘的人可以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東西上岸。這樣,眾人都得了救上了岸。我們既已得救,纔知道那島名叫米利大」(徒27:15-28:1)。
上面是《聖經》關於保羅到羅馬途中,海上遇難以及276人獲救的記載。他們在米利島上享受島民「非常的情分」和「盡情款待」。過了三個月,獲知在那海島過冬的另一艘亞力山太的船,保羅他們這些人就上了這船。開船時,島民又把「所需用的送到船上」(徒28:10-11)。
《聖經》中的米利大(Melita),是距離義大利西西里島南方約九十多公里外的一個小島;這島,現在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叫做馬爾他共和國(Republic of Malta)。島上的聖保羅灣(St. Paul’s Bay),傳說就是保羅他們的船擱淺之處。在羅馬時期,馬爾他島隸屬於西西里省(Sicily Province)。
馬爾他Malta 的聖保羅灣(St. Paul’s Bay) (CY Tang 2011年攝)
馬爾他人深以「一個蕞薾小島卻擁有一個偉大的歷史」為傲。然而,閱讀馬爾他的「旅遊指南」,或參加在首都瓦勒他(Valletta)所舉辦「體驗馬爾他」(The Malta Experience)的活動,所得的印象,卻與保羅在主曆59至60年間停留在馬爾他島時聖經的記載完全不同。雖然當年保羅的行程,從未計劃要去馬爾他,但他滯留在島上三個月之久的這件事,在馬爾他悠久的歷史中,卻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而且這件事被當地人長久熱情地紀念著。在許多街道和角落,經常可以看到他的雕像或畫像。有一本馬爾他的「旅遊指南」中,列舉了島上的50多個教堂,說它們「或多或少都與保羅有關」。
因此幾個世紀以來,馬爾他一直堅定不移地保持著一個天主教國家的立場,也就讓人不覺得奇怪了。當地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顯示,有百分之五十二的居民仍然認為自己是經常去教堂的天主教徒。保羅被描述成當地教會的創辦者,他與當時熱情款待他的羅馬官員部百流(Publius),都被當地人尊為「聖人」(Saint);甚至教宗保羅六世(Pope Paul VI),每次提到馬爾他時,都是直接地稱它為「聖保羅的島嶼」(The Island of St. Paul)。
《聖經和合本》在使徒行傳28章7節,將部百流的頭銜譯為「島長」,我們必須在這裡解釋一下。根據F.F. Bruce博士在他的The Book of the Acts一書中註解說,所謂「島長」,原來的意思其實是「The first man of the island」(島上的第一位人--首長)(Bruce,P. 499);《查經資料大全》上註解說,「部百流(Publius)是一個羅馬人的名字,他可能是羅馬帝國派駐該島的行政長官」。所以這位「島長」,絕非《現代中文譯本》所譯的「酋長」。
馬爾他群島地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聖保羅灣(St. Paul's Bay)
因保羅在馬爾他島的歷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故此基督徒在馬爾他追尋保羅的腳蹤時,有幾個值得去拜訪的地方。從《新約》的角度來看,聖保羅灣(St. Paul's Bay)應該是首先必須去看的地方。它是位於馬爾他本島東岸,面臨東北方向的一個海灣邊,按照傳統的說法,這就是保羅他們的船擱淺的地方。但這一點,路加在《使徒行傳》中的敘述並不是很具體,只表示水手看到一個「海灣」,看起來像是「有岸可登」;但是,其實它並不是一個能夠讓船靠岸的沙灘,因為船還未靠岸就先擱淺在沙洲上了。事實上,馬爾他的東海岸大部分是石灰岩結構的懸崖,只有極少數的地方是沙灘。因此,傳統的看法就集中在島嶼北部東北方向兩個較大的海灣,也就是現在的莫列哈灣(Mellieha Bay)和聖保羅灣。在這兩個海灣之間,還有一個較偏僻的丘陵岬角,是黃色的石灰岩地質,雖然其中有一些低矮的崖石,但也有一些仍然可以稱之為「沙灘」的海岸地帶。
馬爾他島的北部及聖保羅灣(地圖來源:Google maps)
但是不知為何,多年來人們卻認定,位於較南邊的這個海灣才是保羅登岸的地點。在聖保羅灣近灣頭的南邊,有一個以「聖保羅灣」(St. Paul's Bay)為名的小鎮。同時,在海灣入口的北側,有兩個小小露出海面的礁岩,被稱為「聖保羅島」(St. Paul's Islands)。
馬爾他Malta 的聖保羅灣及聖保羅島 (CY Tang 2011年攝)
較大的那一個島,距離馬爾他島只有27公尺,上面有一尊建於1845年的保羅雕像;他面向大海,好像是在歡迎、或者是在警告即將航入海灣的船隻。在更往北約90公尺處,有一個岩石的暗礁向東伸入海中。在退潮或惡劣的天候時,衝上暗礁所造成的浪花,很可能給人一種「海水被一分為二」的印象,這很可能就是為什麼路加在描寫這個地方時,說它是διθάλασσον(disthalassos)就是「兩水夾流的地方」(徒27:41)。
馬爾他聖保羅島上的保羅雕像(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by Frank Vincentz )
從馬爾他東北岸的Qawra開車向東南經過Bugibba到聖保羅灣,沿著海岸公路而行,一路上可以欣賞這個地區整個的風景。如果想要近距離觀賞「聖保羅的小島」,那就要繼續沿著一號公路,經過Xemxija,然後左轉進一個叉路,再經由這條路沿著海岸線往東北走,經過一個叫做「迷絲特拉」(Mistra)的小海灣之後,柏油馬路在Pinto Redoubt這裡就終止了。從這裡必須下車步行,大約20分鐘的腳程後,就可以看到保羅的雕像矗立在海中的小島上。沿著海岸向北看,可以看到黃灰色的軟石灰岩地層;如果從外海看過來,很可能就像是一片沙灘的樣子。在那年11月的一個早晨,保羅和他的同伴們,就是在這附近的某處,渾身濕透、疲憊不堪地登上岸了。
在所有的保羅宣教旅程中,這是少有經過了數十世紀卻仍然維持原狀的地方。所以這裡是讓我們遙想像當年那個清晨發生事件的絕佳地點;試想像那276人,在海水中掙扎的情況:有的游泳,有的抓住了破船的碎片,所幸後來他們都蹣跚地登上了海島,結束了他們的海上夢魘。如今在夏季,有些遊客乘船出海到聖保羅灣的外海,還可以看到在崎嶇的海岸附近,有兩艘現代船隻沉沒的殘骸露出海面。
*聖保羅歡迎堂(Church of St. Paul Welcomed)
在主前第一世紀時,這個地區還是一個很偏僻的地方,只有少數的漁民零散地住在這裡,因此保羅沉船的事,可能會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發現。這時,島上一下子就增加了這麼多的旅客,所以他們很自然地,就很快地被安置在島上的首長(島長),部百流的莊園(田產)去。據考古學者的推測,這個莊園極可能,就是位於內陸離聖保羅灣南邊只有幾英哩遠,在附近山丘上的Burmarrad村莊。這裡有一所建於十七世紀、現名為「聖保羅歡迎堂」(Church of San Pawl Milqi [Milqi, 意為Welcomed,歡迎])的小教堂。在教堂的周圍,考古學者挖掘出一個寬大的羅馬莊園和農場;在海岸和山丘台地之間,這莊園的位置確是很恰當。
聖保羅歡迎堂Church of St. Paul Welcomed (圖片來源:vassallohistory.wordpress.com)
*聖保羅教區教堂(The Parish Church of St. Paul)
至於這地區一些其他傳說中的地點,則多半是出自後人的臆測,例如:在拉巴特(Rabat)「聖保羅教區堂」(The Parish Church of St. Paul)的地下室,有一個「聖保羅石窟」(St. Paul's Grotto),裡面包括了兩個洞穴;根據當地傳統,這裡是保羅在島上停留期間居住和講道的地方。沒有人知道這個傳統是何時開始的;當然,保羅也許可能曾經在島上的首府住過,但是卻從來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
左圖為拉巴特(Rabat)的「聖保羅教區堂」(盧瑞興 2011年攝)及右圖「聖保羅石窟」(袁瑞娜 2011年攝)
不過,我們在這裡所看到的,跟我們到聖地旅習其他經常看到的一樣:一個顯然在新約時代就已經存在的岩洞,被當地人修飾過以後,穿鑿附會地將它說成是曾經被保羅使用過的地方。對於保羅來說,將一個洞穴當做他的住所,或將它當做與其他信徒聚會的場所,是不太合情理的;只不過,這個古老的洞穴,的確會將我們的時間拉回到保羅滯留島上的那個年代罷了。
資料來源:呂榮輝/張百路 編著,《2011年保羅歐洲行蹤旅習手冊》,頁 86-89。(2016年5月21修訂)
相關圖文連結
[精選相簿] 歐洲保羅行蹤(2011年): 馬爾他/米利大(Malta/Melita) (1)
[精選相簿] 保羅歐洲行蹤(2011):馬爾他/米利大(Malta/Melita) (2):瓦勒他 Valletta
[分享見證] 詹述蘭:馬爾他走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