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圖說內頁

本頁為各地精選圖片及相關說明,現仍持續擴建中。

部丟利-龐貝    Puteoli-Pompeii-Herculaneum

義大利中南部地圖
圖片來源 : Google maps
保羅所坐的船離開利基翁(Rhegium)之後,通過美西納海峽,來到義大利西的泰仁尼安海(Tyrrhenian Sea),向北航行,終於來到義大利中部海岸的部丟利(Puteoli)上岸(徒28:13),結束漫長的海上行程。
義大利Pozzuoli, (部丟利 Puteoli)地圖
圖片來源 : Google maps
部丟利位於義大利西岸,那不勒斯灣(Gulf of Naples)的北方,距離羅馬城南方約270公里,當時是羅馬的兩個主要海港之一;另一個海港是奧斯提亞(Ostia)。後者雖靠近羅馬城,但是海岸曲折,並且吃水不深,所以運糧船都是在部丟利停靠,然後再換小船載去羅馬。保羅在部丟利,與那裡的弟兄們相遇,並住了七天(徒28:14),然後與他的同伴、路加和亞里達古,開始經由阿庇安大道(The Appian Way)前往羅馬。
部丟利 (Puteoli) 海港一景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部丟利現今名為Pozzuoli,它原是古希臘人所建立的一個殖民地;最初名為「Dicaearchia」。羅馬帝國於主前194年在此設立羅馬殖民地,並且取了「Puteoli」這個名字。這個字是從拉丁文的「putere」(發臭)而來;那是因為部丟利位於火山口地區,從「噴硫火山口」(Solfatara Crater)所噴發出來的硫磺臭氣,瀰漫著這整個地區而得名。
部丟利( Puteoli)為保羅登陸義大利的港口
圖片來源 : CY Tang 2011年攝
部丟利在羅馬帝國統治下,是整個義大利最大的對外貿易中心及海軍基地。後來,其地位被修建過的奧斯提亞港取代。近年來,在1982到1984年間,此地曾經歷了數百次的地震,造成了許多永久性的毀壞。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這次的地殼運動使得海底向上隆起將近2公尺,導致部丟利的海灣變得太淺,大型船隻無法停靠,港務更加沒落。現今人口約有8萬人。
部丟利(Puteoli), 恩寵聖母堂(Chiesa di Saint Maria delle Grazie)
圖片來源 : C.Y. Tang, 2011年攝
部丟利恩寵聖母堂Chiesa di Saint Mariadelle Grazie,位於Pozzuoli共和廣場附近,是在1624年,為記念聖母馬利亞而建的教堂。現今的教堂是在1860年重建,並經過多次的擴充及修建而成。
部丟利 (Puteoli)恩寵聖母堂記念保羅的石碑、碑文及畫像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為記念保羅曾在部丟利登陸前往羅馬,在恩寵聖母堂的後方,向著港口的地方,有記念保羅的石碑、畫像及刻文。畫中描繪保羅等人訪問時的情況。
部丟利 (Puteoli)恩寵聖母堂外記念保羅的碑文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在恩寵聖母堂後方牆上,可以看到兩塊牌匾,其中一塊是 1918 年設立的,回憶保羅著陸的情況。其上的刻文為「大數的保羅,外邦人的使徒,他抵達部丟利的海岸,並在此與信仰中的弟兄一同度過了七天…」。
部丟利(Puteoli)黃昏一景
圖片來源 : 陳麗如 2011年攝
在撫今追昔的勉懷中,不經不覺已是夕陽西下的時候。這夕陽美景見證著當年保羅與眾信徒相見時的歡樂時刻。
義大利維蘇威火山 (Mt. Vesuvius)的位置圖
圖片來源 : Google maps
在部丟利東南方不到30公里,是維蘇威火山的所在地。它是歐洲兩座活火山之一,位於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灣的東海岸,海拔1,281公尺。因著非洲板塊和歐亞板塊相互碰撞的結果,形成了維蘇威火山。在歷史中,此火山爆發的記錄有100多次。最近的爆發是在1944年。想當年,保羅所坐的船經過那不勒斯灣的時候,必會注意到這座經常冒煙的活火山。
義大利龐貝古城 (Pompeii) 遺址地圖
圖片來源 : Google maps
保羅約在主曆60年在部丟利登陸前往羅馬,想不到在其後不到20年(即主曆79年),維蘇威火山大爆發,所噴發的火山灰迅速掩埋附近地區的城市,包括龐貝(Pompeii)、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及斯塔比亞(Stabiae)等地。
龐貝 (Pompeii( 西南方的海門入口(Marina Gate)
圖片來源 : C.Y. Tang 2011年攝
龐貝古城大概是在主前6世紀建立的城市,位於維蘇威火山山腳下。早期有希臘人定居,城市以方格式的街道發展。在主前2 世紀,龐貝城蓬勃發展,成為非常富裕的貿易和商業中心。其後在主前80年被羅馬人摧毀佔領後,重新建設。因此,該城充滿羅馬式的建設,包括公共浴堂、劇場、體育場、大道及華麗的私人住宅等,是當時富裕羅馬人的渡假城鎮。在主曆第一世紀時,人口約有2萬。
龐貝( Pompeii) 遺址及維蘇威火山 Mt. Vesuvius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在主曆79年8月(根據最近的研究,認為是10月),維蘇威火山連續數次的大爆發,噴發大量高溫的火山灰,迅速將龐貝城掩埋在6公尺深的火山灰底下,覆蓋的面積達67 公頃。之後,這掩埋的城市被人遺忘,直至18世紀,才重新被發現。早在1592年,在這地區曾發現有雕刻的古牆遺蹟,不過,這發現沒有被公開。直至1748年,在那不勒斯王家的資助下,在龐貝的遺蹟重新被發掘。然而,有系統性的考古發掘是在1764年之後才陸續進行,揭開龐貝古城的神秘面紗。圖為龐貝的議事廣場(Forum),為昔日的行政、經濟及宗教中心。
龐貝 (Pompeii), 稱為Basilica的建築遺蹟 (1st C BC)
圖片來源 : C.Y. Tang 2011年攝
Basilca是古代長方型的公共建築,用作法院、群眾聚會或商業交易的場所,類似現代的大會堂。龐貝的Basilica位於廣場的西南角,是當代最早的公共建築,建於主前120-78年間,是在羅馬人統治前已建造。圖中的圓柱是用磚塊建造。後方有廊柱的平台是官員座位的地方。
龐貝 Pompeii, 名為 Via di Mercurio 的大街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龐貝古城最早是由義大利原住的居民Oscans建立。其後由希臘人及羅馬人擴建。他們擴展的區域,以棋盤式的街道佈局為其特色。街道整齊,並具排水的功能。左圖為東西向的Via dell’Abbondanza,右圖為南北向的Via di Mercurio,街北端的拱門為Arch of Caligula。
龐貝 (Pompeii), 廣場西邊阿波羅神廟的祭壇 (Temple of Apollo)
圖片來源 : C.Y. Tang, 2011年攝
在羅馬人的統治下,龐貝古城發展迅速,在主前30 年左右,有許多新的公共建築被建造起來,包括圓形劇場、體育館、Eumachia 的貿易大樓和公共浴堂等。其中供奉神明的神廟有Temple of Apollo,Temple of Isis,Temple of Jupiter等,還有敬奉羅馬王的Temple of Vespasian。可見當地宗教的多元性。圖為恭奉太陽神阿波羅的神廟遺蹟,修建於主前120年。右下方小圖為阿波羅雕像的複製品。
龐貝 (Pompeii), 廣場東北方的食品商場 (Macellum)
圖片來源 : 袁瑞娜 2011年攝
在龐貝古城還有許多服務性的建築遺蹟,包括Macellum(食品商場); Pistrinum(麵包店); Thermopolia(冷熱菜餚的小吃店)等。在食品商場兩側有不同的食品商店,在此發現無花果、葡萄、核果、豆類的遺蹟。商場中心有12支柱的遺蹟,可能是支撐一間有蓋的建築物,作為售賣魚類的地方。
龐貝 (Pompeii), 廣場浴堂 (Forum Baths) 的溫水浴室 (tepidarium)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羅馬人佔領這地區後,羅馬的生活方式逐漸普遍。除了住宅區的建設外,還有公共浴堂的建造。最古老的浴堂是Stabian Baths,建於主前第5世紀,另一廣場浴堂(Forum Baths) 可以追溯到羅馬占領時期,而中央浴堂的建造則較晚。圖為廣場浴堂內的一景,拱形屋頂兩旁的泥浮雕刻有希臘神話的畫像。
龐貝 (Pompeii), 廣場旁的古物收藏庫(Forum Granary)
圖片來源 : 蘇世裕 2011年攝
古物收藏庫位於廣場的西邊,收藏了九千多件從龐貝古城發掘的出土文物,大部分是赤土陶器(terracotta crockery),為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皿,包括烹飪用的器具、水壺、瓶子及盛載油、酒的大容器。還有大理石桌子和噴水盆等。
龐貝 (Pompeii), 民居中展示一火山爆發時羅難者遺體的鑄像
圖片來源 : C.Y. Tang, 2011年攝
主曆97年的維蘇威火山爆發,先後噴出六次非常高溫的火山碎屑流(pyroclastic flow)。龐貝古城是被第四波的碎屑流掩埋,當時的溫度不是最高,約為攝氏300度。許多木製品,動物及人類的屍體,沒有被消滅,而是埋在灰燼中。其後遺體腐爛,留下空隙。考古學家發現這些空隙,並利用注入石膏的技術,造成遺體的鑄像。這些鑄像的不同形態,令人感受到火山爆發時的一瞬間,人們慌忙逃命的驚嚇情況。
龐貝 (Pompeii), 大街旁的浮雕
圖片來源 : 袁瑞娜 2011年攝
這幅二人擔負物件的浮雕,雖無法確定所擔的物件是什麼,卻反映當代居民的生活點滴。這幅圖畫引人聯想到摩西差派12探子探測迦南地的時候,兩個探子把巨大的葡萄扛抬著回來的情況(民13:23)。
赫庫蘭尼姆 (Herculaneum)古城遺蹟
圖片來源 : Google maps
赫庫蘭尼姆與龐貝同於主曆79年被維蘇威火山爆發的火山灰埋沒的古城,位於那不勒斯與龐貝之間。這古城的遺蹟在1709年被發現,並在1738年開始定期的發掘。由於覆蓋的火山灰厚達20多公尺,發掘緩慢,發掘的規模較龐貝小,知名度不如龐貝。雖然如此,此城內的建築均保存良好。從出土的文物及不少粉飾精緻的房屋來看,它比龐貝更富裕,大概是當時羅馬人的海濱度假勝地。
赫庫蘭尼姆 (Herculaneum),南部郊區的平台及船屋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在古城的南方,靠近昔日海邊,圖中右方的平台名為Terrace of Marcus Nonius Balbus,左方的平台稱為聖區(Sacred Area),有兩座神廟。平台下方的拱形建築稱為船屋(Boat houses),是海邊的港口倉庫及船隻停泊的地方。於1980年,在此發現了300多具人的骨骼遺骸,相信是火山爆發時試圖逃難的罹難者。
赫庫蘭尼姆 (Herculaneum), Terrace of Marcus Nonius Balbus 平台上的雕像
圖片來源 : CY Tang 2011年攝
Marcus Nonius Balbus 的平台位於第四街(Cardo IV)的南端。 平台上矗立著 M. Nonius Balbus 的雕像及紀念他的祭壇。M. Nonius Balbus是羅馬王奧古士督的支持者,為當時的政府首長。他資助這城市的修建,並建造許多公共的建築。
赫庫蘭尼姆 (Herculaneum), 鹿之屋一景(House of the Deer )
圖片來源 : 陳麗如 2011年攝
圖中的建築名為鹿之屋(House of the Deer)的民居,位於第四區,面向南方的海灣Bay of Naples,為一豪華的住宅。庭園中有鹿的雕像,因而稱之為鹿之屋。
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城中的街道及熟食店
圖片來源 : CY Tang 2011年攝
赫庫蘭尼姆古城街道為方格式,南北向有三條主要街道:Cardo III, IV, V。左圖為Cardo III一景。右圖為位於Cardo III的一間熟食店(Thermopolia), 可提供快速飲食給附近的平民百姓。
赫庫蘭尼姆 (Herculaneum), 奧古斯塔斯學堂(College of Augustales)
圖片來源 : 盧瑞興(左圖)、李玟箖(右圖)2011年攝
這座宏偉的方形建築位於古城Cardo III第六區的北端,是奧古斯塔斯教派的所在地。這教派的人都是自由人,他們是崇拜奧古士督皇帝的信徒。在中間大堂的中央有拱形的神龕,兩旁有華麗的濕壁畫,描繪希臘神話中有關Hercules的事蹟。
赫庫蘭尼姆 (Herculaneum), 羅馬大道(Decumanus Maximus)一景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赫庫蘭尼姆古城的北方,Cardo III的北端為東西向的羅馬大道。左圖顯示大道上的商店遺蹟,路上有貯水池及排水溝。右圖為輸水管,看來他們早已有自來水的觀念。不過,他們的輸水管卻是用鉛製成的。
赫庫蘭尼姆 (Herculaneum), 海王之屋(House of Neptune Mosaic)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這民宅位於Cardo IV,第五區。空間雖不大,卻顯出羅馬別墅的特色。其中有保存完整,有關希臘神話海王的馬賽克(左圖)及其他壁畫。靠近街道旁的另一房間,為售賣酒和食品的商店(右圖)。在圖中的炭化木架上下,都放置著盛酒用的瓦瓶。
赫庫蘭尼姆( Herculaneum), 中央浴堂(Central Bath)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中央浴堂位於Cardo IV,第六區,它的歷史可追溯到主前第1世紀下半葉,並於 1931 年被完全發掘。浴堂分為男士區和女士區。各區均有其更衣室(apodyterium)、冷浴室(frigidariu)、溫浴室(tepidarium)及熱浴室(caldarium)。左圖為女子更衣室,地板有美麗的黑白馬賽克,描繪了海豚、章魚等海洋動物。右圖為女子熱浴室中長方形的熱水池。
赫庫蘭尼姆 (Herculaneum),體育場(Palaestra)及銅雕噴泉的複製品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Palaetra是古希臘的運動場所,用來訓練摔角、拳擊及其他運動的地方。赫庫蘭尼姆古城的體育場位在城的東邊,三邊由長形的柱廊(portico)組成(左圖),中部空地有被掩埋十字形的水池。經挖掘的隧道可到達池的中心,是一座青銅噴池,其上有蛇形的銅雕(右圖)。龐貝和赫庫蘭尼姆古城的發現,對研究古代羅馬歷史有著重大的貢獻。藉著歷史和考古學者們的研究,讓第一世紀羅馬人的生活情況重現在眼前。

更多圖片

部丟利,      龐貝,     赫庫蘭尼姆

相關文章連結

聖地資訊:部丟利 Puteoli

簡明聖經史地:部丟利

聖地圖說:義大利中南部 Itlay:South

旅習相簿:保羅歐洲行蹤(2011):義大利Italy(2)-中南部

旅習相簿:保羅歐洲行蹤(2011):義大利Italy(3)-中南部-龐貝古蹟

旅習相簿:保羅歐洲行蹤(2011):義大利Italy(3)-中南部-赫庫蘭尼姆

參考資訊

呂榮輝/張百路 編著,《2011年保羅歐洲行蹤旅習手冊》,102-103。(2016年5月21修訂)

梁天樞著,《簡明聖經史地圖解》台北:橄欖基金會,1998。頁496

Bibleplaces.com: Puteoli ,  Pompeii

Wikipedia:Pozzuoli,   PompeiiHerculaneum

Pompeii-AD79 eruption

刊登日期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