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地理專文

昆蘭(Qumran

呂榮輝 教授

昆蘭 (Qumran) 的位置圖 (地圖來源:Google maps)


概覽

自從昆蘭廢墟(Khirbet Qumran)附近山洞中發現一些羊皮古卷之後,在廢墟中的考古挖掘,是一件必然的事。自古以來,就有遊客提起過昆蘭廢墟的存在。昆蘭廢墟位於窪低昆蘭(Wadi Qumran)北邊的梯階臺地(terrace)上,這個廢墟距離死海約只1公里的距離。

昆蘭廢墟 (Khirbet Qumran) 的鳥瞰圖 (地圖來源:BiblePlaces.com)

遊客Feleceen de Saulcy提起,他於1857年在死海地區旅行時,認定這個地方為蛾摩拉(Gomorrah)。他的這個看法,現在已經完全被推翻。從地理位置說,蛾摩拉是位於死海的南端,而昆蘭卻是靠近死海的西北角;從語言上看,蛾摩拉與昆蘭這兩個地方的讀法(發音)及字型,完全不同,所以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德國東方學學者 Gustav Dalman推論說既然附近有個墳場,昆蘭必定是一個羅馬軍事駐紮點。這個推理在細節上雖然不能證明是正確,但也有些跡象,可以指出羅馬第十軍團,的確曾經在這裡駐紮過一段時期。

考古挖掘(Excavation

G. Lankester Hardingde Vaux神父於1949年,在這裡初步勘查的結果所作的結論,雖然不令人十分滿意。然而由約旦王國古蹟部(Jordan Department of Antiquities)、巴勒斯坦考古博物館(the 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Palestine)以及法國的聖經研究所(Ecolo Biblique),在195111月開始對這廢墟進一步更慎重的研究,結果得到一個可被認可的結論:這廢墟曾經由一群、同時使用對面的山洞及附近墳地的人居住過。

之後在19531954年,更進一步的考古挖掘,使我們得以把住在昆蘭社區(Community)居民之生活,重新整理到幾乎完全確實的程度。這裡有一幢30×37公尺的社區中心(Community Center),使用的建材是未經修飾過的大石頭,並且被用本地的泥土來墁飾過。這個中心,是整個社區建築物體系的核心(Nucleus)。

昆蘭社區空照圖

(圖片來源:以色列新聞處Archaeological Sites in Israel, Page 36)

昆蘭社區遺蹟一景(圖片來源:盧瑞興 2011年攝)

在社區的西北角,還建有一個龐大、為防衛警備用的高塔在高塔的東邊,是一所備有幾個爐灶(fireplaces)的廚房;在高塔的西南邊,有幾間社區的集合廳(assembly rooms)休息室或餐廳(refectories)。位於東邊的那個大房間,一度曾使考古學者困惑 ;但當他們把在這房間裡那些、被掩埋過的長桌子及長凳之碎片,成功地拼合以後,加上發現了兩個盛墨水的罐子,一個是銅製品,一個是陶製品;從這發現所得的結論是:這是一所抄寫間(scriptorium)或寫字房。其中一個墨水罐裡還留有乾掉的墨跡;附近山洞裡所發現的許多聖經古卷,可能就是在這房間裡抄寫的。

昆蘭社區遺址內的餐廳(Refectory) 抄寫室(Scriptorium)遺蹟

(圖片來源:左圖為蔡哲民;右圖為盧瑞興 2011年攝)

在這些主要的建築物的東南方,又發現兩個蓄水池,幾個廢物槽,還有一間附設著一個類似化糞池(Septic tank)的廁所。這社區的用水,是先收集在山崖那邊的天然蓄水池,然後用以石頭造的引水管道,送到社區中一個複雜的蓄水系統,以供社區的人使用。這些水不但用於一般民生的需要,並且也為社區居民提供潔淨儀式(ritual purity)所需用的禮儀水(ritual water)。

昆蘭社區內的貯水池Water cistern 及水禮池(Ritual Bath)遺蹟

(圖片來源:左圖為蔡哲民;右圖為姚湘珍 2011年攝)

從社區的梯階蓄水池的池底,以及廢墟中一些其他房間的跡象看來,社區的沒落,是一個損害慘重的地震的結果。De Vaux神父及其他有關人員的結論是昆蘭廢墟這些清楚的裂隙,是在主前31年地震時所肇成的約西法也曾經描寫過、那發生在同一年,震動猶大地區的大地震。

De Vaux神父並且在墳地內不同的地方挖掘了約20個墓,確認了一些女人及一些男人的骨骼。由於在這些墓中,並沒有發現什麼珠寶或佩飾品,他的結論是:這社區的人,過著一種不准佩戴裝飾品,並且訓練有素的修道生活方式。

歷史(History

在這裡所發現的陶磁以及錢幣,使考古的人得以確定昆蘭廢墟的年代。

昆蘭古物展示館中的各式古代陶器

(圖片來源:左圖為姚湘珍、右圖為蔡哲民,2011年攝)

現有的資料顯示出這個地方曾經被使用、被居住過三個時期,以及在這三次以外幾次偶發的居住。基於這些考古的證據,推測這個聚落是建於亞力山大健紐(Alexander Jannaeus103-76 B.C.)執政的時期,並且一直有人居住,直到主前31年的地震才消失。地震所帶來的破壞包括高塔成廢墟,蓄水池破裂,整個社區無法居住因此很可以確定地假設說整個社區就是在這個時候,因地震損壊太大,難以修復使用、就被廢棄了。

據說,亞基老(Archelaus)王年間(主前4-6年),昆蘭地區再次有人居住整個社區經過浩大的修建並社區中心也被擴大。從各種跡象看來,第二次使用這社區的人,是大地震以前曾經在這裡居住過的人然而這些人約在主曆68年左右,就離開了這個聚落,這是因為羅馬軍隊一心一意地要摧毀那些膽敢違犯他們的猶太人因此那時,昆蘭社區的居民,就把他們最寶貴的東西 -- 古卷抄本,藏在附近的山洞中,或許他們以為當戰雲消散之後,可以再回來過他們那種修院式的生活;但是他們卻沒有機會再回來。這些藏經洞跡象看無疑的有幾個是在古代曾經被發現過;其餘的,一直沒有被人手摸過,直到在二十世紀中再被發現為止。

在昆蘭發現死海古卷最重要的第四岩洞 The caves of Qumran

(圖片來源:左圖為姚湘珍、右圖為蔡哲民,2011年攝)

從一些考古發現的徵象,可以明顯的看出羅馬軍隊從主曆68年以後,也用過昆蘭社區;但他們對這社區存在的歷史,並沒有什麼特別貢獻。

現在我們已清楚地知道那些山洞、那個墳地、以及昆蘭廢墟的設備,都是彼此關聯的。那些住在山洞的,以及在社區中心進行各種社區活動的,就是那些抄寫這些古卷的人。當他們警覺到他們的社區,將被那即將來到的羅馬第十軍團所摧毀,於是便把所抄的古卷置藏在山洞中。

昆蘭古物展示館中的藏經陶罐及古代經文手抄本的複製品

(圖片來源:左圖為蔡哲民、右圖為盧瑞興,2011年攝)

參考資料:

Charles F. Pfeiffer, The Dead Sea Scrolle and the Bible (Gravi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1969), pp.21-24.

Israel Information Center,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Israel, No.7 (Jerusalem, 2001), pp.35-40.

Jean-Baptiste Humbert, “Interpreting the Qumransite” Near Eastern Archaeology, Vol.63, No.3 (September, 2000), pp.140-143.

資料來源:

呂榮輝教授編著,《2015聖地旅習手冊—以色列》,頁149-151(2019年9月16日修正)

刊登日期 : 201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