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頁面
該撒利亞/濱海該撒利亞 Caesarea/Caesarea Maritima (Caesarea of Palestine)
概覽
該撒利亞位於沙崙海岸平原的北部。這裡有大希律王於主前22-10年之間所建的人工港,曾是這地區的重要港口,也是當年羅馬政府統治巴勒斯坦的政治中心。《新約聖經》多次記載有關該撒利亞的事蹟:例如腓利及彼得都曾到此傳福音(徒8:40; 10:1, 24),保羅的佈道旅程曾以此為進出巴勒斯坦地區的口岸(徒18:22; 21:8)。直至主曆13世紀,十字軍東征之後被滿美露(Mameluke)攻佔,他們為防止外敵自海上登陸,遂毀去海邊所有的房舍,故自 1265 年起,此城被荒廢至今。經近代考古的發現,當年的港口和巨大的防波堤均已下陷到海面之下,不復得見,只有陸上之設施,如劇院、輸水陸橋等遺蹟,仍然可見。
歷史
主前四世紀,一位名叫司特頓(Straton)的西頓王,在此設了一個類似燈塔的建築物,人們稱其司特頓堡(Straton’s Tower),顯示該地已成為當時的一個海港。主前30年,希律大帝被封為猶大地區的分封王,為要以她來取代耶路撒冷作為猶太省的首府,他用了12年(主前22-10年) 的時間在此建城和港口,稱之為該撒利亞,以紀念羅馬王該撒奧古士督( 27 BC -AD 14)。主曆6年,羅馬管轄撒瑪利亞和猶大,以此城為首府,也成為希律家族諸王與羅馬巡撫正式官邸之所在。當時,城中的居民約有四萬,猶太人和外邦人各佔半數,因著種族間的歧見,居民常起衝突。主曆 66 年,猶太革命反抗羅馬的浪潮,就是在此掀起,以後戰爭範圍愈推愈廣,終於導至耶路撒冷在主曆 70 年陷落和被毀。該撒利亞在這時期再次繁榮起來。
主曆第三世紀,教父俄利根(Origen, AD 185-254)在此建了一間基督教研究學院,有著名的圖書館;四世紀起,此城成了歐洲人來朝聖的主要口岸。教父優西比烏(Eusebius, AD 260-340)曾任該撒利亞主教,在此寫有「基督教會史」一書。在四至七世紀的拜占庭時代,該撒利亞成為巴勒斯坦省(Palaestina Prima Province)的首府,城市擴大,建有新城牆,人口增至十萬餘。從大希律開始,陸續在城內建造各項建設,包括:圓形劇場、競技場、劇場、廣場、柱廊、公共浴池、鋪石的街道,及引水渠道等等,完全是一個希臘-羅馬化的城市。
第七世紀,此地區被阿拉伯人征服,該撒利亞的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直至十字軍時期,他們由此登陸,在其後百餘年間,此城數度易手,破壞甚劇,至主曆1251 年十字軍的法國皇帝路易九世重建此城,築有高大城牆及挖深壕溝。可惜在十四年後被滿美露(Mameluke)攻佔,他們為防止外敵自海上登陸,遂毀去海邊所有的房舍,故自 1265 年起,此城便被荒廢。直到奧圖曼時代,土耳其人在1878年把波斯尼亞(Bosnia) 的回教難民安置於此,稱之為Qisarya。但在1948年獨立戰爭期間,此地又再受嚴重損壞,只有港口旁的一座回教寺遺留下來。
重要景點
該撒利亞港的衛星圖 (圖片來源:Google Maps)
l 希律海港 (Herod's Harbor or Sebastos)
大希律為了鞏固其政權,於主前22-10年,在此地建城及港口。在港口南北兩面築有防波石堤,是以類似混凝土的物質,沉放水中凝成海底基石而建造。海港的面積有16公頃,可容納300艘船。原建港口的規模,比現今所看到的龐大許多。
從西北方鳥瞰該撒利亞港 (圖片來源:BiblePlaces.com)
l 羅馬劇場 (The Roman Theater)
大希律王也建了一座大型的羅馬劇場,座位可容納3500人。根據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希律亞基帕(Herod Agrippa) 有可能是死在這裡(徒12:19-23)。現今,該劇場仍常用作音樂或其他文娛活動,觀眾最好自備軟座墊,因座位全是以皮墊蓋在石板上而已。
該撒利亞的羅馬劇場 (圖片來源:BiblePlaces.com)
l 海岬王宮(Promontory Palace)
約瑟夫稱這王宮為大希律在該撒利亞海岬所建最偉大的宮殿,遠看像伸入海中的建築。在王宮的中央,有一淡水池,其大小如現今的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池中曾豎立一巨型雕像。保羅很可能曾被囚在這裡的地下監牢中(徒23:35)。
該撒利亞的希律海角王宮的遺蹟 (圖片來源:BiblePlaces.com)
l 十字軍城堡 (Crusader’s City Wall)
該撒利亞是十字軍東征時的一個重要地方,這裡有13世紀時,法王路易士所建的十字軍城堡遺址。這城堡雖只有原來的該撒利亞城的十分之一,但當時所建的城牆及濠溝仍保留至今。城堡內的建築雖沒有任何裝飾物,僅有的幾根三角形和弧形線條,但仍可看見城堡的原始規模。
該撒利亞的十字軍城牆及壕溝 (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author: MrBrefast)
l 引水渠 (The Aqueduct)
缺乏用水是大希律建造這城時最大的難處。為解決這困難,他們建造一條很長的引水渠,從遠處迦密山山腳的泉水引來,全程十多公里。經過精密的坡度計算及利用拱型高架結構,他們成功地利用地心引力,把水引到該撒利亞。後來,哈德良王(Hadrian)及十字軍在原來的引水渠上再加建其他水渠。
該撒利亞的拱橋式引水渠 (圖片來源:BiblePlaces.com)
聖經出處
《新約聖經》提及該撒利亞共15次,都是在使徒行傳。根據使徒行傳,腓利向埃提阿伯的太監傳福音之後,繼續在亞鎖都直至該撒利亞一帶傳道(徒8:40)。當保羅信主後,在大馬色及耶路撒冷放膽傳道,卻遭猶太人反對並要謀害他。後來,他被送到該撒利亞,回到大數家鄉(徒9:30)。在這裡,彼得向義大利營的百夫長哥尼流傳福音(徒10:1, 23-24),結果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都信了耶穌,打開向外邦人傳福音的門。希律亞基帕一世(Herod Agrippa)在該撒利亞王宮講話時,百姓喊著說:這是上帝的聲音,但希律卻不歸榮耀與上帝,因而暴死於此(徒12:22-24)。保羅於第二次 (徒18:22) 及第三次旅行佈道 (徒21:8) 的回程上,都經過該撒利亞,並曾住在這裡腓利的家。後來,保羅與該撒利亞的幾個門徒一同上耶路撒冷(徒21:16),因猶太人要殺害保羅,被千夫長所救,並把他解往該撒利亞巡撫腓力斯處受審(徒23:23-24, 33),他被囚禁在此約有兩年之久(徒24:27)。其後,保羅於該撒利亞,在非斯都(接任腓力斯的猶太巡撫)(徒25:1-6)與亞基帕王(徒25:13,23; 26:1)面前申辯,又因他自己要上訴,非斯都便把保羅和別的囚犯,由這裏坐船前往羅馬(徒27:1)。
考古研究
在1950-60年代,開始對該撒利亞進行一系列的考古發掘工作,但當年的港口和巨大的防波堤均已下陷到海面之下,不復得見,這也許是此城未能重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此地也成海面下考古的先驅。但陸上之設施,如王宮、公共建築物(如:圖書館、競技場、聖殿等)、宏偉的圓形劇場、十字軍城、輸水陸橋等遺蹟,仍有廢墟可見。其中有一特出的建築物是獻給該撒和羅馬的宏大廟宇,內有皇帝巨大的塑像。
該撒利亞劇場在五十多年前被意大利的考古學家挖掘出來,經過修復之後已對外開放,裡面可容納約四千名觀眾。1961年意大利的考古學家安東尼弗羅法 (Antonio Frova) 在此劇場裡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羅馬總督彼拉多 (Pilate) 的名字,而耶穌就是被彼拉多審判、定罪及釘十字架。因此,我們來到該撒利亞,不要錯過觀看這一塊刻有彼拉多名字的石碑。(註:原來的石碑被保存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現展示在劇院前的為複製品)。城東有一座可坐三萬人的大型競技場,約建於主曆第二世紀,但在第七世紀,被入侵的阿拉伯人夷為平地。又在一座靠近海邊的古代圖書館遺蹟,發現若干銘版,其中一段羅馬書13章3節的希臘經文,十分寶貴。
又在1976年的考古發掘,首次發現司特頓堡(Straton’s Tower) 的遺蹟,印證了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說,該撒利亞是在一希臘城堡旁建造。資料來源
*P. Walker, In the Steps of Paul-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Apostle’s Life and Journey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 166-174, 2008)
*Walter A. Elwell (英文總編) 、陳惠榮 (中文主編) 、高陳寶嬋、遲衍昌譯,《證主聖經百科全書》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5,頁
*雷建華著,《從別是巴到但:聖地遊蹤》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1994,頁213-217。
*梁天樞著,《簡明聖經史地圖解》台北:橄欖基金會,1998。
*http://www.heraldmonthly.ca/newspaper/web/articleView.php?date=201205&id=937
*http://www.BiblePlac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