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頁面
西乃半島 Sinai
概覽
西乃半島是一個乾燥並且地形崎嶇的地方;越往南走山地越多。半島上有好些地方都被後人認為是「西乃山」,並且這些地方大部份是在西乃半鳥南部。
西乃山下的St. Catherine Monastery聖凱瑟琳修道院
(圖片來源:呂榮輝1989年攝)
雖然西乃半鳥非常乾燥,西乃的當地人卻知道哪裡有綠洲,使得他們得以在這個荒涼的地方生存下去。從第六世紀以來,聖凱瑟琳修道院(St. Catherine Monastery)的修士們就一直能在這裡生存。這座修道院是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大帝,派任一位名叫斯蒂法諾斯(Stephanos)的建築師所建造。
西乃古經卷抄本
在聖凱瑟琳修道院的藏書室裡,有一份古經卷抄本,包括一卷目前所知最早翻譯的福音書。這份譯作是從希臘文翻譯成敘利亞文;這是一種類似耶穌所使用的地方語言,叫做「亞蘭語」。
這份文稿的文字非常難以辨識,因為它是重寫在一種「回收」的羊皮手稿上;也就是說,在第四或第五世紀的某個時候,這份福音書手稿,原本是抄寫在犢皮紙(vellum ,製好的皮卷【譯者註】應該就是保羅在提摩太後書 4 : 13 提起的「皮卷」)上,後來這份手稿原來抄寫的字跡在第八世紀時被刮掉,再在上面寫下另外的一份文稿。
因此,今天的學者們面臨著一個雙重的問題---不但要辨識那些部份已經被刮掉的字跡,而且還要讀那覆蓋在它上面的文字。還好現代的攝影技街,已經能利用紫外線來增進閱讀「重複使用皮卷」的技能。
在聖凱瑟琳修道院最重要的發現,是一套新約的古經卷抄本,它被稱為「西乃古經卷抄本」或「西乃旱漠的新約書」。聖凱瑟琳修道院是個歷史和宗教遺物的寶庫,它的藏書室裡珍藏了超過三千卷的手抄本,大部份是希臘文,同時也有阿拉伯文、敘利亞文、喬治亞文、亞美尼亞文、古埃及科普特文和埃提阿伯文( Ethiopic ,衣索比亞文) .
1844 年,德國聖經學者康斯坦丁 · 馮 · 提森道夫( Constantine von Tischendorf )首次拜訪聖凱瑟琳修道院,目的是尋找一些手抄本。當他在藏書室裡隨意地瀏覽時,看到一個大籃子中裝滿了老舊手抄本的殘片,其中包括了一些 《 聖經舊約 》 希臘文的碎片。提森道夫詢問藏書室的管理員,他是否可以將這些文稿帶到他的房間去,管理員同意了,因為有兩籃子的舊文稿,剛被帶出去,準備拿去當作升火的燃料。然而,當藏書室管理員警覺到,提森道夫視這些文稿如獲至寶,他就拒絕讓提森道夫進一步地知道這些文稿的來源。
提森道夫花了許多年時間和修道院談判,試圖從他們收購整份手稿。終於,在 1859 年(14 年之後),當他再度前往聖凱瑟琳修道院時,他被邀與一位管事的修士一起吃點心,並且相談甚歡;這時,這位修士搬出一個用布包起來的東西,放在提森道夫面前的桌子上。當提森道夫解開那個布包時,他看到了完整的「西乃古經卷抄本」,也就是「西乃聖經」---全部的新約就在那裡。
但是一直到十年之後的 1869 年,他才得以〔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支持下〕 將手抄本購買到手,並帶回俄羅斯。 1933 年,蘇聯將手抄本賣給英國現存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中。這份手抄本是以 Aleph ( N 記號)為代號 。
資料來源:J.F. Miller著 呂榮輝、張百路編譯,《聖地地理:以色列、埃及》,聖光神學院,2016年,129-131頁)
相關圖文連結
[精選相簿]:埃及Egypt -2011年1月聖地旅習
[見證分享]:陳小小:帳棚人生、減法人生
[見證分享]:陳小小:驚見西奈山與聖凱瑟琳修道院的大密寶
[見證分享]:歐陽讓:西乃山上的省思
圖片
刊登日期 : 2017/0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