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圖說內頁

本頁為各地精選圖片及相關說明,現仍持續擴建中。

羅馬城南區    Southern Rome

羅馬城南區:古阿庇安大道、聖西巴斯蒂安地下墓、三泉修道院、城牆外聖保羅大教堂
圖片來源 : Google maps
羅馬是義大利首都,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古羅馬城是在主前第6世紀開始建立,沿著台伯河(Tiber River)下游的兩岸發展,河岸邊有七座山丘,因此羅馬被稱為「七丘之城」。其後逐漸發展,成為羅馬王國、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首都。古羅馬城的核心地區稱為古羅馬廣場,是在Capitoline及Palatine兩山之間的低地。廣場除了市集外,也是政府行政的中心。在保羅時代,羅馬城的人口已超過一百萬。保羅從三館沿著阿庇安大道向北進入羅馬城,被囚禁在那裡有兩年之久。
羅馬城的古阿庇安大道 Via Appia Antica (Apppian Way)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從古羅馬城出發的道路系統、四通八達,因此有「條條大路通羅馬」之諺。其中最有名的是阿庇安大道,它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羅馬道路,連接羅馬與義大義西南方的布林迪西港(Brindisi)。該路是由古羅馬Appius Claudius Caecus基於軍事的需求,在主前312年建造,他親自設計並監工建造第一段的道路工程,因而命名為Via Appia。現今在羅馬城仍保留著往日的大道,名為古阿庇安大道。保羅進入羅馬城,應該會經過這段古道。
羅馬城的古阿庇安大道上的古代墳墓及大賽場
圖片來源 : 陳麗如 2011年攝(左)、蘇世裕2011年攝(右)
在羅馬城東南方,阿庇安大道第三里的里程碑附近,有一座白色圓形的大理石建築,稱為Cecilla Metalla之墓(左圖),建於主前30-10年之間,以記念古羅馬一位執政官的女兒。保羅經過阿庇安大道時,很可能看到這建築。再沿大道向北行,來到稱為馬森提奧大賽場Circus of Maxentius(右圖),建於主曆308年,是古羅馬第二大的賽場,現為阿庇安大道公園的一部分。圖中顯示賽道起點兩座塔樓的遺蹟,其間有12條跑道。
古阿庇安大道上聖西巴斯蒂安地下墓穴St. Sebastian Catacombs上的教堂
圖片來源 : 陳麗如 2011年攝
聖西巴斯蒂安地下墓穴位於羅馬城以南的古阿庇安大道上,是早期基督徒殉道者的地下墓穴群之一。在羅馬德修王(Decius)逼迫信徒期間(249-251年),他們在羅馬城外建造由墓道和墓穴組成的地下墓窟藉以藏身及聚會。聖西巴斯蒂安地下墓穴原是石灰岩礦穴,曾被用作埋葬異教徒。在第二世紀末,被改為基督徒墓地。在墓穴中發現許多向彼得和保羅祈求的銘刻。傳統認為這兩位使徒的骸骨曾經存放在這裡。及至第四世紀初羅馬王戴克里先(Diocletian)時期,聖西巴斯蒂安受害殉道,被埋葬在這墓穴,因而命名為聖西巴斯蒂安地下墓穴。
羅馬城城牆外聖西巴斯蒂安大教堂The Basilica of San Sebastiano outside the walls
圖片來源 : 陳麗如 2011年攝
於第四世紀中葉,在埋葬聖西巴斯蒂安的地下墓穴上方建了一座教堂以紀念這位殉道者。後來,這教堂被撒拉森人(Saracens)摧毀,又在9世紀中葉重建。現在的教堂是在17世紀重建。由於它位在羅馬古城牆外,故名為城牆外聖西巴斯蒂安大教堂(Basilica San Sebastiano fuori le mura)。右圖為大教堂中殿一景。左圖為存放遺物的祭壇,前方放置一對腳印,附有拉丁文 "Quo vadis?"(「你要去那裡?」)
羅馬城腳印教堂 Church of Domine Quo Vadis
圖片來源 : C.Y. Tang 2011年攝(左), 盧瑞興 2011年攝(右)
本教堂的正式名稱為Church of St. Mary in Palmis。現在的教堂是建於 1637 年,靠近阿庇安大道的北端。相傳在尼祿王逼害時期,彼得逃離羅馬城的時候,在此遇見了正進入羅馬城的耶穌。彼得問耶穌說:"Domine quo vadis?"(「主啊!你要去那裡?」耶穌回答說:「我要去羅馬再次被釘十字架。」彼得深感羞愧,轉身回到羅馬,並在那裡被殺殉道。
羅馬城腳印教堂 Church of Domine Quo Vadis 內部畫像及石刻腳印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在腳印教堂內,中堂前的左右方牆壁上有兩幅畫像,一幅為耶穌釘十字架(上左),另一幅為彼得倒釘十字架(上右)。相傳彼得認為自己不配像耶穌那樣釘十字架,乃要求將他倒釘十字架。下圖為石刻的腳印,為城牆外聖塞巴斯蒂安大教堂內的腳印之複製品,以示傳說中彼得與耶穌相遇於此。
古阿庇安大道的古城門 Porta San Sebastiano及Drusus拱門
圖片來源 : 袁瑞娜2011年攝(左)Dilys Tsai 2011年攝(右)
奧勒良城牆(Aureliane Walls)是羅馬的一道城牆,是在羅馬王奧勒良在位時開始修建(主曆271年)。該城牆環繞了整個羅馬七座山丘,加上戰神廣場,以及台伯河右岸的特拉斯提弗列區。聖西巴斯蒂安門(左圖)是奧勒良城牆南部的一座城門,古代稱為亞庇門(Gate of Appia),因古代亞庇安大道通過這門。它是現今名為「古阿庇安路」的起點。此門直至15世紀後改稱聖西巴斯蒂安門。這座大門以巨大的塔樓和防禦結構為特色,突顯其軍事和戰略的意義。與之毗鄰的為德魯蘇斯拱門(Arch of Drusus)(右圖)。原來的拱門約建於主前9年,已不復存在,現今的拱門遺蹟可能是在第三世紀初之前重建。
羅馬城蓋武斯金字塔 Pyramid of Gaius Cestius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蓋武斯金字塔是羅馬的一座古代金字塔,坐落在兩條道路Via Ostiensis和Via Marmorata的交叉點。金字塔與奧勒良城牆(Aureliane Walls)結合,靠近聖保羅門(Porta San Paolo,圖右方)。這金字塔大約建造於主前12世紀,為古代官員Gaius Cestius之墓。
羅馬城聖保羅門Porta San Paolo
圖片來源 : 袁瑞娜 2011年攝
羅馬奧勒良城牆有16個主要城門,聖保羅門是該城牆的南部城門之一,建於第三世紀。它的原名是奧斯蒂亞門(Porta Ostiensis),因它位於奧斯蒂亞大道的起點,是連接羅馬和奧斯蒂亞港(Ostia)的主要幹道。其後因經過此門,可前往城牆外聖保羅大教堂,故被稱為聖保羅門,
羅馬城古羅馬大賽馬場 Circus Maximus
圖片來源 : C.Y. Tang 2011年攝
Circus Maximus意為「大競技場」,是主前六世紀古羅馬時代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座賽馬場。經過數次擴建後,賽場的長度為621公尺,寬118公尺,可以容納150,000觀眾。賽馬場位於Palatine山丘以南的谷地,跑道可供12組四馬雙輪車同時競賽。隨著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後,羅馬人的傳統競技逐漸式微,至主曆549年,在此舉行了最後一次田徑比賽之後,賽場漸被遺棄。直到20世紀初,開始建造考古公園,修復了部分看台及相關建築,供人參觀。保羅若從阿庇安大道北上,前往古代的羅馬廣場,很可能會看見這宏偉的賽場。
羅馬城三泉修道院 Abby of the Three fountians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三泉修道院(Abbazia delle Tre Fontane)是一座天主教的修道院,位於羅馬城南方名為 Acque Salvie的地區。根據傳說,使徒保羅在此殉難。修道院內有三座獨立教堂:1.三泉聖保羅教堂(Church of St. Paul at the Three Fountains),又名聖保羅殉難教堂(Chiesa di Santa Paola al Martirio);2.聖母瑪利亞天梯教堂(Church of Santa Maria Scala Coeli);3. 本篤會的教堂Abby Church of Saints Vincent and Anastasius。圖為修道院的入口,稱為查理曼拱門Charlemagne Arch。
羅馬城三泉修道院:Abby Church of Saints Vincent and Anastasius
圖片來源 : 陳麗如 2011年攝(左)、程珮瑜2011年攝(右)
這修道院教堂由教皇Honorius I於主曆625年建造。其後由Honorius III於1221年重建。該教堂的建造是為紀念兩位殉道者Vincent of Saragossa(304年)及Anastasius of Persia(628年)。
羅馬城三泉修道院:聖馬利亞天梯教堂Church of the Stairway to Heaven
圖片來源 : 盧瑞興 2011年攝
第二座教堂是聖母瑪利亞天梯教堂(Chiesa Santa Maria Scala Coeli),也是一座紀念殉道者的教堂。據說,羅馬王戴克里先(Diocletian)於主曆298 年下令在此殺死一萬多名軍團士兵。此教堂建於埋葬的墓地之上。現今的教堂是在1582年重建。傳說西多會(Cistercians)修士伯納德(St. Bernard)在羅馬時(1138-40)曾居於此,並夢見通往天堂的天梯,該堂因而命名。
羅馬城三泉修道院:聖保羅三泉教堂Church of St. Paul at the Three fountains
圖片來源 : 陳麗如 2011年攝
又名聖保羅殉難教堂(Chiesa di Santa Paola al Martirio)。根據傳統,在尼祿王統治時期,使徒保羅在羅馬被捕入獄,經多次審判後被定死刑。因他是羅馬公民,免受十字架酷刑,卻被帶到這裡的刑場斬首。其後在此建造教堂以兹紀念。現今的教堂是在1599年重建。教堂主祭壇旁有三個壁龕(niches)建在三個水泉之上。傳說,保羅被斬後,他的頭在地面跳動三下,並在跳動之處有泉水冒出。
羅馬城城牆外聖保羅大教堂Basilica of 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圖片來源 : 蘇世裕 2011年攝
這座聖保羅大教堂是羅馬四大教宗大教堂之一,僅次於聖彼得大教堂。它是在主曆第四世紀時,君士坦丁在相傳為保羅被埋葬之處建堂,該地是在古大道via Ostiense上。其後經多次擴建成為大教堂的規模。但在1823年的一場大火把教堂大部分燒毀。現今的大教堂是在1825-1840年間重建。因位於古羅馬城之外,故全名為"城牆外聖保羅大教堂"。此大教堂雖位於義大利境內,但卻為羅馬教廷以治外法權制度所擁有。圖為大教堂的前院,由四個門廊圍繞著,當中有保羅的雕像。教堂正面上方的馬賽克,描繪著基督、保羅、彼得及舊約四大先知的畫像。
羅馬城城牆外聖保羅大教堂內的中殿和後殿
圖片來源 : 陳麗如 2011年攝(左)盧瑞興 2011年攝(右)
現今的大教堂大致上是按原來的教堂規模重建,包括長方型的中殿(左圖),兩旁的80根柱子及上方精緻的天花板建於十九世紀。中殿前方的凱旋門由兩根愛奧尼亞式石柱支撐,拱門上方的馬賽克描繪啟示錄敬拜基督的畫像,是屬5世紀的遺物。凱旋門後為半圓形後殿(右圖),上方的馬賽克畫像,中央為基督,兩旁為路加、保羅、彼得及安得烈,屬13世紀的作品。
羅馬城城牆外聖保羅大教堂內的高壇及保羅之墓
圖片來源 : 陳麗如 2011年攝
在凱旋門與後殿之間為一高壇(High Altar or Papal Altar)(左圖)是在1600年建造,是專供教宗主持彌撒之用。高壇的下方,相傳是埋葬保羅的石窟(右圖),圖中下方金屬欄柵的後方為2002年考古學家發現的石棺,其上有墓碑寫著” PAULO APOSTOLO MART”(殉道者使徒保羅)。此外,在石窟上方的盒子,放置一條金屬鍊子,據說是捆綁保羅的鎖鍊。

更多圖片羅馬城古阿庇安大道; 城牆外聖保羅大教堂; 三泉修道院 

相關文章連結

聖地資訊:義大利羅馬

簡明聖經史地:義大利羅馬

旅習相簿:保羅歐洲行蹤(2011):義大利Italy(1)-羅馬

參考資訊

呂榮輝/張百路 編著,《2011年保羅歐洲行蹤旅習手冊》,頁95-97。(2016年5月21修訂)

梁天樞著,《簡明聖經史地圖解》台北:橄欖基金會,1998。頁531

R. A. Staccioli著, 羅馬—過去與現在, WWW.VISIONPUBL.COM

Wikipedia: Appian Way; Basilica of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Tre Fontane Abby; Porta San Paolo

Holylandphotos.org: Rome: via Appia;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Tre Fontane Church

BiblePlaces.com: Church of 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刊登日期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