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頁面

耶路撒冷升天堂   Church of Ascension

地圖 (點擊放大)
耶路撒冷升天堂的位置圖 (地圖來源:Google maps)

簡介

根據《聖經》的記載,主耶穌復活後,帶領門徒到橄欖山,為門徒祝福之後,便升到天上去了( 1:9-12) ,所以耶穌升天的地方應該是在橄欖山上。但在橄欖山的那一地點?卻無法考究。現今最為人熟悉的升天堂,實為一圓形的建築物,位於橄欖山上偏南的小廣場中。這一座被稱為升天堂的圓頂清真寺,直徑約4公尺,呈八角形,前有一拱門供人出入,內裡幽暗,地面上有一小塊岩石,石上有略似腳掌之凹痕,傳說是主耶穌升天時留下的腳印。據考證,在四世紀時,此處即建有一座記念主耶穌升天的禮拜堂,但在主曆614年被波斯人毀掉,十字軍時再重建,後來被毀後再改成目前所見的回教寺,現在進入這堂的鎖匙為回教當局所擁有。另外在不遠處的橄欖山山頂,高聳著一座俄羅斯東正教修女院的鐘樓巨塔,是 1885 年所建,也聲稱是救主升天之處;又在橄欖山北端,還有一座德國路德會的「升天堂」。

概覽

耶穌升天的地點在那裡?

主耶穌的升天,跟祂的死以及祂的復活,有著同樣的重要性。今天許多基督教會,在禮拜天敬拜的時候所宣告,包括耶穌升天的「尼西亞信經」,是主曆第四世紀在土耳其西北部的尼西亞,也就是現代的Iznik (伊茲尼克)舉行的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所定案頒布的。信經的遣詞用字,雖因教派及所用的詞語而略有不同,但是內容及精意都是一致的。其中有關「聖子上帝」(God the Son)是這樣說:「我信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藉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而出生為人,在本丟彼拉多手下遇害,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下到陰間。第三日復活,升天,現在坐在全能之父的右邊,為我們代求。將來要在祂榮光裡降臨,審判死人,活人」。

耶穌從死裡復活後,在地上停留有四十天之久,並且多次顯現給門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林前15:6) 。最後的那一次在橄欖山上,祂吩咐門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在那裡等候父所應許的聖靈,就必得著能力,作祂的見證。說了這話,祂就被取上升。然後、有穿白衣的〔天使〕告訴當天在那裡的人說: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看見祂怎樣往天上去,祂還要怎樣來(1:3-11)

事實上,在耶穌尚未受害以先,祂曾經對門徒說過:你們心裡不要憂愁。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14:1-3)。祂的升天,是何等的榮耀,祂的再來是我們何等的盼望。

所以,有機會在祂升天的地點,默想記念主的升天,並預備好等候祂再來,是何等的有意義!但耶穌從哪裡升上天去呢?路加福音說:「耶穌領他們到伯大尼的對面,就舉手給他們祝福。正祝福的時候,祂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24:50, 51)。使徒行傳提到耶穌吩咐門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祂就被取上升。有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離耶路撒冷不遠當下門徒從那裡回耶路撒冷去(1:12)

因此,一般都相信耶穌是在伯大尼對面的橄欖山上,正在跟門徒說話的時候,被取上升,被帶到天上去了。但是整個橄欖山脊(the entire Mt. of Olives ridge)長約3.5公里,寬約2公里。南段接連著「可憎惡的山」(Mt. of Offense),這山因所羅門王在其上為他那些國外來的妃嬪,建造她們各自信仰所帶來的神明之壇。北段叫作司各帕山(Mt. Scopus),在MishnaTalmud以及約西法(Josephus)的著作中都曾提起過這山,現在整個司各帕山區,幾乎為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Hadassah醫院所佔有。至於一般所見的橄欖山,是指中間在耶路撒冷東邊隔汲淪溪彼此相對的這一段。儘管如此,耶穌在這段面向耶路撒冷之橄欖山上的哪一個地點上升回到父上帝(God the Father)那裡?因事隔已久,並且福音書上並沒有提起任何的標誌,而使得我們無法確定在哪裡。雖然如此,我們該懷疑升天的事實嗎?不!因為正確的升天「地點」,並不比祂曾在世上生活三十多年的事實來得重要,並且祂在彼拉多手下受害、被釘死、埋葬、下到陰間、復活後升天,這個事實,對基督徒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在橄欖山上,至少有三個地方都自稱是耶穌升天的地點,並且各建有紀念堂。

重要景點

三個地點

l 橄欖山上的升天堂(Church of Ascension)

這個升天堂看起來並不像是一個基督教的紀念堂。事實上,這建築物的頂上,有一個半球形的穹頂,這是回教清真寺的典型屋頂,並且今天進入這紀念堂的鑰匙也是由回教當局所擁有保管,要交入場費方能進入。

Chapel of Ascension

最為人熟悉的橄欖山升天堂(C.Y.Tang, 2012年)

這紀念堂的歷史久遠:第四世紀時,由一位富有的朝聖客叫作Poemania出錢所建的。當時所建的是沒有屋頂的,所以人可以從裡面往上直接看到天空。猜想建築時認為如果有屋頂的話,耶穌升天的時候,會被屋頂所阻。這建築物原來是以兩圈的圓柱圍繞著這裡最高點的一塊以銅鍊圍著的天然露頭(outcrop指露出地表的岩塊)。據說當時建造的目的,是使人可以在這裡默想天地之間的事物、以及耶穌是兩者之主。據當時的傳說,耶穌是站在這塊石頭往上升,因此在這石頭上留下了祂的腳印。這個紀念堂一直存留到第十世紀才被毀壞。

inside the Chapel of Ascension

升天堂內一景 (盧瑞興攝) 傳說耶穌升天時遺留的腳印(C.Y. Tang 2012年)

十字軍時代(十二世紀),在原址重建新堂,並按原先拜占庭時代所建的樣式,仍以那塊露頭為中心,而成為同心圓的形式。只是圍牆是接著圓柱而建,略成八角形。外圍的牆相當厚,並且在牆上設有槍砲垛口以及一個瞭望塔。所以這建築物的四周範圍,又是一個碉堡,控制著耶路撒冷往耶利哥的道路。

然而這紀念堂,隨著十字軍時代的沒落,在1187年落在撒拉丁(Saladin)回教徒的手裡。自此以後,這毀損的紀念堂不但並未重建為基督教的紀念堂,而且被改造成為一個Mosque;圍牆重新連接圓柱而建,故仍為八角形在頂上加蓋一個半球形的穹形屋頂,並在內裡牆上,又增設一個Mihrab (回教徒向麥加方向禱告的指標),成為一個典型的回教建築物,存留到今天。但那塊「升天石」卻從中央位置被移到南邊,並與Mihrab錯開。這個升天堂,雖然在回教徒的控制之下,但每年815日卻開放給基督教的各教派,讓他們在這裡慶祝「聖母升天節」(Celebration in honor of the Assumption)[註:Mihrab是在清真寺內,面向 qibla (即面向麥加 Kaaba的方向) 的禱告小龕。]

l 俄羅斯東正教的升天堂(Russian Church of the Ascension)

在橄欖山上,另一個醒目的地標,是「俄羅斯東正教的升天堂」。這堂是由俄羅斯Pravoslav教派的一個修士,名叫Antonin Kapustin18701887年間所建(他死後也埋葬於此)。今天,這紀念堂是屬於反對Pravoslav的保皇派(白俄)所擁有。

這紀念堂有一幢高塔鐘樓,俄羅斯東正教徒相信,耶穌就是在這塔樓裡的那塊圓形的石頭上被接升天的。鐘樓高六層,爬上214級樓梯後,可以上到懸掛大鐘的頂樓。從那裡,可東望死海,西望地中海。樓上的大鐘是1885年在俄羅斯鑄造成的,後經海路運到雅法港(Port of Jaffa,即約拿時代的約帕港)。登岸後,由一群俄羅斯婦女步行扛抬(以表示她們的虔誠)而運到橄欖山上。

Russian Church of Ascension

從錫安山遠望位於橄欖山上的「俄羅斯東正教的升天堂」(C.Y.Tang,  2012年)

整個升天堂的範圍,在1907年成為一個俄羅斯女修道院(Russian Nunnery)。雖然目前沒有多少女修士住在裡面,她們卻是以繪畫Icon (東正教的聖像畫),以及每天下午晚禱 (Vespers)時那美妙的歌聲而聞名。

l 奧古斯塔維多利亞的升天堂(Augusta Victoria)

這座升天堂位於橄欖山上與司各帕山(Mt. Scopus)相鄰之處。這個帶著有點中古時代風味,集醫院、招待所及紀念堂於一處的地方,是橄欖山上另一個重要的地標,但卻少為一般遊客所涉獵的。

整個設備以巨大的石頭牆圍起來,其中包括一個原為貧困瘧疾患者而設的醫院,一幢為德國朝聖客而設的住宿設備(其中有幾間為貴賓所特設的招待所),一個德國路德會的「升天堂」(Church of the Ascension),以及其附設的高塔。這部份的橄欖山,比舊城的聖殿山(Temple Mount)高出80公尺,而這塔的高度是45公尺。因此爬了200級樓梯到塔頂時,就可以視野無阻的、四面八方流覽耶城及附近地方的風光。

升天堂,顧名思意,就是記念耶穌升天的紀念堂;而這個塔,大概也可以稱為「升天塔」吧!塔的頂層,有著四個巨大的鐵鐘,是19世紀末德國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 II)跟他的妻子維多利亞(Victoria)所贈送的。請注意其中的兩個鐘上,還刻著這對皇家夫婦的名字。

Augusta Victoria

從耶路撒冷舊城獅子門遠看橄欖山上的路德會升天堂的鐘樓(C.Y. Tang, 2012年)

事實上,整個設備都是這位德皇花錢所建造的。他在1898年到耶路撒冷朝聖時,一心想德國應該在聖地留下一點史蹟,於是出錢、買地,興建起這個記念主升天的勝蹟。全部設備於1910年完成,並以皇后的名字來命名。

紀念堂的天花板以及牆壁上,用輝煌的馬賽克畫及其他的繪畫為裝飾。在天花板的正中央,畫了耶穌跟12位門徒的像。在紀念堂內管風琴的正上方,畫了十字軍時代德國諸皇的像;在其旁,這對皇帝夫婦在畫中穿著中古時代的服飾。管風琴是在法蘭克福(Frankfurt)所特製的,用來彈奏德國名曲,包括孟德爾頌(Mendelssohn)及布拉姆斯(Brahms)的作品。

鐘樓上的四個鐵鐘,也是這位德皇和他的妻子所贈送的。鐘在德國製造完以後,以海路運到雅法(Port of Jaffa),然後以相當的困難度,沿著當年交通情況的「公路」,蜿蜒地運到耶路撒冷的橄欖山,並裝架在塔的最上層。這些鐘每禮拜響六次,從來不間斷,有時候還跟威廉二世所建、其他兩個紀念堂的管鐘(Chimes) 相應對和鳴。其他兩個紀念堂分別是馬利亞長眠堂(在錫安山的Dormition Abbey)及救贖主堂(即,位於聖墓堂附近的Church of the Redeemer)

本文作者:呂榮輝教授

資料來源

*呂榮輝編寫《2012年聖地旅習手冊:以色列、約旦》,頁92-95

http://www.biblewalks.com/
刊登日期 : 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