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頁面

迦密山   Mt. Carmel    ( Jebel Kurmul)

地圖 (點擊放大)
Google maps

地名附註

多產的  Fruitful,花園 Garden

概覽

迦密山(阿拉伯語:Dir el-Muhraka)源自於希伯來文,意思是“花園”或“果園”。迦密山位於海法東南邊約27公里,高531公尺,全長約40公里,最寬處約20公里,隔開耶斯列谷和撒瑪利亞山地及海岸平原;山脈的北邊是亞柯平原,西邊是沙崙平原。

迦密山現代的名字是“Jebel Mar Elyas”,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神聖以利亞的山」(the mountain of holy Elijah);它的東峰被命名為“el Muhraka”,意思是“scorching”(燒焦)或“burning”(燃燒)。流經山腳下的基順河,被命名為“el-Mukta”,意思是“disjointing”(解體)或“amputation”(截肢)。

Jezreel valley

2007年呂榮輝教授聖地旅習團:耶斯列谷的基順河(張百路攝影)

地理

這裡所謂的迦密山,以其說是一座山,不如說是一條短小的山脈。這山脈位於耶斯列平原的西南邊,南與撒瑪利亞山地相連。東南起於多坍谷地的附近,向西北方向延伸到迦密岬(Cape)而沉沒於地中海。由於地岬之伸入地中海,從繞過地岬的狹小平原上望,迦密儼若高山,稱之為Jebel Kurmul(或Mt. Carmel),但一般所謂的「迦密山」僅指此處而已。由於山岬的存在,山北邊的海面就亞柯灣。

迦密山脈並不高,平均僅457公尺。這山向東南方延伸時,則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寬廣:在海法那裡,它寬僅3公里,但在東南方,寬達13公里,高度也增到530公尺,最高點是在伊斯非雅(Isfiya)附近。當年耶穌從他的家鄉拿撒勒向西望,必定可以看到迦密山脈。

但由於靠近地中海,並且這一帶地方,已經屬於地中海西風帶,因此夏季氣溫不太高(海法八月的平均溫度為攝氏28度),年平均降雨量91公分。這些因素,使得遍山林木青翠,從而獲得Carmel這美名。Carmel字意為Orchard,即果園之意。迦密山把其附近的海岸平原分隔為二。由於它周圍有這些平原,使得這突起的山,看起來更加雄偉。山較低海拔部份的山坡,則佈滿各種植物:桃金孃(Myrtle)、松、角豆樹(Carob)、橄欖、月桂樹(Laurels)、橡樹、以及樅樹(fir)等。在烏西雅王時期,迦密山坡可能早就被闢為果園(代下26:10所指,可能就是這些),並且花草遍佈,尤其是北坡及西坡。所羅門王以迦密山來比喻秀美婦女的頭(歌7:5)。先知們也常以它為例,來形容自然的美(賽35:2;耶50:19;彌7:14)。

迦密山的地質,以信諾曼念石灰岩(Cenomanian limestone)為主,有許多天然的岩洞,是石器時代人類的棲息所。在Skhul, Tabun等洞及窪低el-Mugharah ,考古學者發現了一些屬於「Neanderthal(呢安得塔爾)人」的遺骸,這些人,又稱為「迦密人」(Carmel Man)或Palaeoanthropus Palestinus (古巴勒斯坦人)。據說,迦密人出現於130,000年以前,但碳十四卻僅鑑定為35,000年以前。

在這山脈上,有三個隘口。西北方有約念(其王為約書亞所擒,書12:22):約念雖原屬西布倫,並且她前面的基訓河,又是這支派的西界(書19:11)。但之後,約念卻又被分配給利未支派的米拉利子孫居住(書21:34;代上6:68),並為西布倫支派的西界

中間的隘口叫作米吉多,位於約念東南方約8公里之處。米吉多控制著古代最重要南北要道。這要道,包括「沿海的路」(賽9:1)成為的一部分,把迦薩和大馬色連接在一起。由於米吉多據有這樣戰略的地位,它歷來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不久,約書亞攻下米吉多(書12:21),並分配給瑪拿西支派,但瑪拿西人卻從未趕出住當地的居民(書17:11-12;士1:27-28)。新約中(啟16:16),米吉多被認為是世界末了最後的戰場:哈米吉多頓(Armageddon)。哈米吉多頓的Armageddon這個字、是從希伯來文har-mageddon意為「米吉多山」 訛音而來。這次戰爭的結果,是基督得到最後的全面勝利。

米吉多東南8公里處,是第三個隘口,叫作他納(Ta’ anach),它被約書亞所攻取(書12:21),分地時是分給瑪拿西支派(書17:11),但卻被分出來作為利未支派哥割人的居處(書21:25)。

也許是由於它景觀的美,迦密山歷來成為敬拜外邦之神的所在。

據羅馬人的記載,腓尼基人在此拜他們的神哈達(Hadad)、巴力(Ba’al)。亞述的記載,稱迦密為Carmel Bali-rasiBaal of the Carmel Mountain,迦密山的巴力)。

重要景點

祭司丘

根據基督教的傳統,以利亞在基順河岸邊附近的一個小山丘上擊殺450個巴力的先知,因此它被命名為“Tel-Kasis”,或「祭司丘」。

Jezreel valley

2007年呂榮輝教授聖地旅習團:祭司丘(張百路攝影)

迦密山修道院

古代的迦密山上滿佈葡萄園,並以土壤肥沃而聞名。迦密山修道院(Monastery of Muhraqa),是紀念先知以利亞鬥勝450個巴力先知的地方(王上18:16-46)。

Mt. Carmel

2007年呂榮輝教授聖地旅習團:以利亞紀念堂(張百路攝影)

修道院的庭院中豎立了一座以利亞的雕像,手中執一把刀,腳下踏著一位巴力的先知。這個以利亞的雕像並不是原來的雕像,原本的雕像,在以色列獨立戰爭期間,被「阿拉伯解放軍」的領導人Kaukaji,當著他的士兵面前給摧毀了。

Mt. Carmel

2007年呂榮輝教授聖地旅習團:以利亞擊殺巴力的先知(張百路攝影)

由迦密山上可眺望整個耶斯列谷,谷中阡陌縱橫,彷彿一幅美麗的圖畫。迦密山俯瞰著下加利利的丘陵,形成了一個天然的行軍訓練場地,尤其是以色列國防軍特別部隊的士兵,他們經常以爬這座山作為他們體力鍛練的一部分。附記:這個修道院位於一個名叫「Daliat el-Carmel德魯茲(Druze)村莊後面。

聖經出處

耶利米曾說:「尼布甲尼撒來的勢派,必像迦密在海邊一樣」(耶46:18)。保羅第三次從海外宣教回來,在還沒到達多利買(徒21:7)之前,必定會從海上看到迦密地岬(promontory)。雖然這山全部在亞設支派境內(書19:26),它卻作為幾個支派的分界。瑪拿西在其南,西布倫在其東,以薩迦在東南。在南北國時期,迦密屬於北國以色列;在新約時代,它是屬於羅馬的敘利亞省。在迦密山上,有一個「以利亞洞,傳統為是「以利亞先知學校」的所在地。以利亞很可能在其中的一個洞起居(參王下2:25)。

迦密山最令人嚮往的,是在這山上所發生過的史事:那年,真神耶和華,透過先知以利亞,與王后耶洗別所養的450位巴力先知 「鬥法」。這些服事假神的先知,當然敵不過真神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而被殺於基順河邊 [另有說,是在河邊的先知山]。這次真、假先知的「鬥法」,喚醒了百姓,使他們不再畏懼權勢,並且離開了王后耶洗別所倡導、敬拜巴力假神的事。以利亞叫火焚燒祭物的壇,是「重修」的壇,可見在此以前,就有敬拜上帝的壇。傳統「以利亞鬥法」的地方,「燃燒地」,(el-muhraqa, the burned place),是位於山的東南方。以利亞所要的四桶水(共倒三次),可能來自山腳下的基順河,也可能來自一條流經el-Muhraqa的小澗。儘管我們無法確定以利亞鬥巴力先知的地點,但是迦密山之矗立在這裡,是為上帝的大能做見證:上帝的主權高於世上任何國族,任何神明!先知以利亞與巴力先知鬥法的時代背景,以及這史事的記載,請參讀《聖經》列王紀上16:29-18:46

《聖經》常用迦密山來形容女子的美麗。例如:所羅門稱讚他心愛的女子,說:「你的頭在你身上好像迦密山;你頭上的髮是紫黑色;王的心因這下垂的髮綹繫住了」(歌7:5)。以賽亞書352節,以「利巴嫩的榮耀,並迦密與沙崙的華美,必賜給他」來表達上帝的祝福。而先知那鴻則以迦密山的「樹林衰殘」,來表示耶和華發怒的施報(鴻1:4)。

呂榮輝及張百路編譯

資料來源:2015年聖地旅習手冊 pp. 128-129130-132

圖片

迦密山 Mt. Carmel, 修道院的標示牌 Muhraqa Monastery ( 來源 : 姚湘珍2011年攝 )

迦密山 Mt. Carmel, Muhraqa 修道院廣場上的經文石碑:耶和華啊!求你…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王上18:36b) ( 來源 : 2006年團友 )

迦密山Mt. Carmel, Muhraqa 修道院廣場的以利亞雕像 ( 來源 : 姚湘珍2011年攝 )

迦密山Mt. Carmel,修道院 Muhraqa Monastery ( 來源 : 2006年團友 )

迦密山Mt. Carmel,修道院 Muhraqa Monastery內一景 ( 來源 : 2006年團友 )

迦密山Mt. Carmel,修道院內的雕像: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王上19:7) ( 來源 : 蔡哲民2011年攝 )

迦密山Mt. Carmel,修道院內的石桌祭壇: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12塊石頭築壇(王上18:31) ( 來源 : 2006年團友 )

從迦密山(Mt. Carmel)遠望耶斯列平原 ( 來源 : 2006年團友 )

迦密山修道院, 巴力先知苦求降火的浮雕 ( 來源 : 姚湘珍2011年攝 )

迦密山修道院, 以利亞求耶和華降火燒盡燔祭(王上18:38)的浮雕 ( 來源 : 姚湘珍2011年攝 )

刊登日期 : 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