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頁
歐亞聖地之旅見聞(四):老底嘉
圖、文◎陳吉松 (聖光神學院院長)
從以弗所來到老底嘉的路程相當難走,車子顛簸震盪不停,終於抵達一塊荒蕪之地,告示牌上寫著「Laodicea (老底嘉)」。這時,啓示錄三章14〜22節的經文立刻浮現腦海中,記憶中的老底嘉是唯一未曾被復活的主稱讚過的教會。
這個城市位於理寇斯河(Lykos)之南,故又稱為理寇斯的老底嘉。此城建於主前二六一及二五三年之間,是由西流基的安提阿古二世所設立的。西流基王朝,就是瓜分亞歷山大帝國的四將軍之一所建立的。安提阿古建了此城後便以其漂亮的妻子老底斯(Laodice)來命名。
聖經說這是個富足、發財、一樣都不缺的城市,這的確是事實。因為在第一、第二世紀時,此城貿易發達,後來又變成借款中心,這龐大的業務使它成為小亞細亞金融業中心。
老底嘉第二個特色是它的毛織品及成衣業非常出名。因為它四週鄉村及平原,以牧養一種特殊的黑綿羊馳名;羊毛的品質柔和,色澤呈紫黑而且表面極為光滑。這個工業是老底嘉人收入的主要來源。
第三個特色是老底嘉有一所著名醫學院。它有許多的發明,其中尤以眼藥粉馳名於世。在古代世界一提到老底嘉的眼藥,無人不知;它在當時被稱為「眼疾聖藥」。
第四個特色是著名的冷泉和溫泉。在老底嘉城市的一端有冷水泉,另一端有熱水泉,兩股泉水交會成不冷不熱的水源。主耶穌引用這地理現象來責備在老底嘉的教會(啟三15)。位於老底嘉附近的希拉波立(西四12)即以溫泉出名。
我們一行人來到這麼一個富庶,懂得裝飾打扮以及坐擁醫治眼疾聖藥的城市。可是讓我們覺得驚訝的是,眼前這片廢墟那像是一度繁榮,富甲一方的名城?我們所見到的是蒺藜遍地雜草叢生,廢石到處散置的一塊荒地而已(圖示六),不過,經考古學家講解後就隱約看出一些名堂。原來,此地偏僻,沒有考古學者前來挖掘,故不易看出昔日風華。但土國認定此地就是老底嘉,特立告示牌,以供懷古。從圖片上只能找到凹下平坦的競技場及廢石,但劇院、音樂廳、寺廟、教堂建築物及供水系統均尚未有人前來挖掘。
圖示六 老底嘉教會廢墟
為什麼會這樣?面向著這廢墟,我不禁想起主對這教會的警告:「我知道你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啓三15〜16)。很可能,老底嘉教會的信徒受到該城世俗風尚的影響,在物質上沒有缺欠,他們富有自滿,無求於人,也不覺得需要上帝的幫助,外面富足了,可是裡面的靈命卻愈來愈貧窮而毫不自知。另一方面,老底嘉信徒的價值觀也受到奢侈文化的扭曲,他們花很多錢在華貴外衣上,費盡心思裝飾自己的身體,可是完全忽略裝飾自己的靈魂。外體是很堂皇華麗,卻不知內裡都是「赤身露體」。另外,他們雖有各種眼疾的聖藥,但他們靈性的雙眼卻矇閉了,甚至對自己的貧窮及赤身露體一無所見,難怪主要他們買屬靈的眼藥。這種自滿,追求虛浮,以及不知內省自己的生命,使老底嘉信徒陷入於不冷不熱的光景中而不自覺。
這種情形在老底嘉時代是如此,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何嘗不是這樣?今日的老底嘉教會也多得不計其數。他們的教會有不錯的財務狀況,有許多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會友;教會座落在城市不錯的地點,有很好的詩班,有口才不錯、善於講道的傳道人,也有自稱福利很好的組織......,但他們卻是沒有能力、失去火熱的教會。巴克萊說:「 真正的基督教會非有熱忱不可。」一個火熱有能力的教會,應該是能影響社會、改造社會,而不是被社會同化、被影響的教會。有老底嘉教會那種靈性的自滿、不知自省情形的教會,遲早會帶來靈性的驕傲。無疑地,她的問題部份來自不能分辨物質及屬靈富足之間的關係,因而陷入自欺的景況中,以為外在物質的富足就是屬靈富足的證明。
對於這樣的教會,復活的基督嚴肅的勸誡四件事:
一、要知道自己真實的靈性光景( 啓三17):富裕中的貧窮、華衫中的赤裸,及明眼中的盲目。
二、要向主買火煉的金子( 啓三18a):表示他們需要一些苦難。
三、要買白衣穿上( 啓三18b):表示他們需要純潔真誠的心靈。
四、要買眼藥擦亮眼睛( 啓三18c):表示他們需要有能看清屬靈事物的眼光。
來到老底嘉,站在微高的小丘上,主耶穌關愛的微聲再次響起在我內心中。「要知道你自己真實的靈性光景...。」
[原文載於:陳吉松著,《蛻變—從觀音菩薩的義子... 到神學院院長的心路歷程》,高雄:聖光神學院出版社,2007,198-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