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頁

以色列十日記

文◎蔡忠梅牧師

讀經或授課中,當面對許多的地名時,我常會停頓一下,有時甚至會向主說:「主啊!若我能親至斯地該多好啊!」出乎意料之外的,今年(註:一九八六年)六月二日至十四日(後三天在埃及)經邵遵瀾牧師推薦,受到以色列政府觀光局邀請,與廿四國一百五十多位代表一起成為「貴賓」(中華民國只有四人參加),一償多年的宿願。

在相當禮遇的接待下,無論住、吃、參觀均使人有賓至如歸之感。參觀的行程是從特拉維夫北上該撒利亞→海法→以黎邊界的戈蘭高地→提庇哩亞→乘渡船過加利利海→迦百農→拿撒勒→迦拿→沿約但河南下到耶利哥→昆蘭(死海古卷發掘處)→隱基底→死海→瑪撒大→再北上到耶路撒冷→伯利恆等地。


以色列地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聖地──以色列這一部分 神所應許的迦南美地,雖經過數千年的戰禍,以色列人流離失所,亡命異域,但卻在一九四○年代末戲劇性的復國。從這些歷史的事實與痕跡,仍可清晰肯定這片土地的確是 神應許賜給他們的流奶與蜜之地。

沿途向車窗外望去,公路兩旁有相當大的幅員仍是沙土石頭地,仍是黃土覆蓋的曠野地,但導遊手指窗外的一些農地,一遍遍的告訴我們:「這些原來都是沼澤、不毛之地,幾十年下來,現在成了農作物的新生地。」這使我想到,羅得縱有今世之子的聰敏練達、精明世故,選擇了像埃及地、耶和華園子的約但河全平原,但 神更是偉大, 神要亞伯拉罕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他所看見的都賜給他。這些所看見的地一定包括了沙漠曠野地、包括了石頭不毛之地,然而因 神的同在和賜福,它更是 神的園子,它是 神賜福的流奶與蜜之地, 神真的就在沙漠開了江河、曠野開了道路。以色列人迄今,仍擁有 神的應許之地。 神的話一發出必不徒然返回,他如何說就如何應驗,祂的應許並未因人的失信而中輟;相反的,人雖背信,因而耽誤了祂的計劃、浪費了主的恩典,但祂一直未改變,仍堅守著祂與人所立的約。被擄兩千年未亡族而復國,真是空前的神蹟呢!

參觀了許多地方,包括創十四章所載四王與五王會戰的西訂谷(就是鹽海、也稱死海),這在三千九百年前的亞伯拉罕時代,即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兩腳踏上斯土,極目廣闊的曠野,心中暗忖不愧是大部隊作戰的好所在。過加利利海時,更是激動不已,想起經上所記載當年主耶穌乘小船門徒搖櫓的景況,主因勞頓熟睡船頭時海面忽起狂風巨浪、主在海面行走而門徒誤以為鬼怪……這一連串發生在加利利海的事蹟……如今此海就在身旁,使我怎麼都很難想像這麼平靜蔚藍的水面,它一旦發作竟然會產生如此震驚壯觀的景象!因此更深體會:天有不測風雲,但若有主同在該多美啊!

此外,也實地了解聖經裡記載的「上耶路撒泠、下以馬忤斯、下耶利哥」等地理位置的上下關係。城在山崗上,易守難攻,難怪約書亞在平定迦南地時,對建築在山崗上的許多城都未焚燒破壞。希伯崙和耶路撒冷不易被攻佔,其來有自。

在拿撒勒、迦拿時,想到主參加迦拿當地的婚筵,似乎不太可能當天來回。因為騎驢或步行需費一段時間。望著少有的騎驢老者,真是如獲至寶,因為它可以使我想著主,一家在祂出生前後的行蹤。踏著耶穌的腳蹤行,從參觀「朝聖」而言,它真能使人發思古之幽情,但對我們不也多有惕勵──主道成肉身,以標準的人生活在現在的以色列境內;而我們豈不更應該跟隨主,以標準的基督門徒的生活活在自己的環境中呢?

耶路撒冷不僅是猶大教的聖地,也是基督教的聖地,兩者都可引經據典、振振有詞的論及它的歸屬和悠久的歷史,而回教在十字軍東征時獲勝,並佔現實之利 ──在聖殿原基址上有兩座回教寺,所以也宣稱耶路橄冷是他們的聖地。在同一城市,有世界三大宗教均宣稱其為他們的聖地,不可謂不是奇觀。惟聖地誰屬,從 神的應許中不言可知!

在約但河據說是耶穌受洗處,我洗了一次臉、兩次手,雖然河水不算乾淨,但我多麼期望也能聽見主對我說:「這是我的好孩子,他討我的喜悅!」

十日雖匆匆而過,收穫卻豐富無比,對未來的助益不言可喻。謝謝主給我的恩典,總是那麼貼切適宜,使我感恩興奮不已。

[資料來源]

蔡忠梅。<以色列十日記>。蔡忠梅著《創世記默想》,頁175-177。台北:永望文化,2015

[承蒙蔡忠梅牧師允許轉載本文,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