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釋義內頁

Nabataeans  那霸天人
經文 :
 
釋義 :

那霸天人(Nabataeans 或譯為納巴泰人、拿巴提人)是主前169年至主曆106年期間,與猶大毗鄰的一個獨立王國的人民。在波斯時代(主前539-332) ,他們原是住在廣大的阿拉伯沙漠北部的遊牧民族。其後在主前第四世紀末期,定居在撇特拉(Petra 或譯為佩特拉)附近。因有南北而行的國際大道通過,聖經稱之為「王道」(King’s Highway,參民21:22) ,還有東西行從阿拉伯半島經此到非利士港口的南道,那霸天人逐漸從事商旅貨運,在阿拉伯南部賣買乳香及沒藥的生意。隨著經濟及政治力量的增加,他們在阿拉伯邊疆地區獲得政治控制權,統治了廣大的地區,從北方的大馬士革一直到紅海北端的黑格拉(Hegra)。因著領土的擴張,使他們除了保有原來的阿拉伯傳統文化之外,也受到當時的希羅文化的影響。

在主前第一世紀,那霸天王國的勢力達到高峰,那霸天諸王(包括從主前8年到主曆40年作王的亞里達 Aretas IV)承襲了當時西方的希臘文明,包括生活方式、風味及其他,並把撇特拉建造為一級的希羅城市,使撇特拉城呈現多元文化的特色。不過,它的繁榮像曇花一現,很快便成過去。在主曆106年,那霸天王國被羅馬帝國吞滅。因著政治及經濟的改變撇特拉地位的重要逐漸消失。又在主曆363年,撇特拉城被地震所毀。其後,撇特拉雖繼續存在,甚至有蹟象顯示,它曾經有過基督教社團的興起,建有拜占庭時代的教堂,但從前的光榮已不再重現,直到1821年被瑞士探險家John Lewis Burckardt發現,才再重新被重視

聖經中沒有提及那霸天人和撇特拉的名稱。但以東人在主前第四世紀以前,住在死海東南部及南部高原地區(即現今約旦中南部),並以西拉(Sela) 為首都(參王下14:7) 。又從俄巴底亞書第三節描述以東人「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處」的景況,與撇特拉地形相似,一般認為那霸天人的撇特拉就是以東人的西拉。在新約時代,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1:32-33提到他在大馬色的一件事(參徒9:23-25)說:「在大馬色亞哩達王(Aretas)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馬色城要捉我。我就從窗戶中,在筐子裡從牆上被人縋下去,脫離了他的手」。亞哩達是當時在撇特拉那霸天王國的國王,當時那霸天王國的勢力北達大馬色。大馬色提督受亞哩達王的指示要捉拿保羅。這可能是由於住在大馬色的猶太人向亞哩達王告狀,因為他們受不了保羅傳講耶穌基督的名。

圖為著名的撇特拉寶藏殿-全在沙岩上鑿刻而成

參閱本網站聖經地理專文:「俄巴底亞書:有關以東人、那霸天人的默示

來源 :
 
刊登日期 : 201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