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史地地圖

書圖一 (028) 過約但河及征服南方諸王Cross Jordan R. & Conquer southern kings   ( 原圖 )

路線行蹤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路線說明

*1:1-4 應許之地。( 參看申圖一)

1. 2 差遣兩個探子往窺耶利哥。( 3章過約但河,然後在吉甲安營。)

*6 攻取耶利哥城。

2. 7:2-8:29 攻打艾城。

3. 8:30-35 前往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獻祭,並錄法於石。

*9 與希未人立約。

4. 10:1-27 亞摩利的五個王攻打基遍,被以色列人擊敗。

5. 10:28-32 攻取瑪基大、立拿、拉吉。

6. 10:33 基色王來幫助拉吉,被約書亞擊敗。

7. 10:24-41 攻取伊磯倫、希伯崙、底壁、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諸王,又從加低斯巴尼到迦薩、歌珊全地,直到基遍。

地圖說明

以色列人過約但河進迦南時是1406 BC年之事,此時正是埃及的法老亞門侯提三世(1414~1378 BC) 主政,他覺得不再需要靠遠征來鞏固國力,因而轉向追求享樂,生活奢侈,並推展前所未有的建築計劃,因而逐漸鬆弛了對外的控制,有利於以色列人進攻迦南的征服行動。

接著的法老王是亞肯亞頓(1378~1367 BC),他為擺脫底比斯城亞孟神祭司勢力的威脅,而改信亞頓神,並以奉亞頓神為國教,在亞馬拿城Amarna建都,因他太專心於亞頓神而忽略了政務,在軍事方面,也忽視了迦南等的求助的呼聲,使在亞洲的勢力日減,迦南地的城邦有的公然反抗埃及的統治,有的則向埃及求援,也使得埃及無法有效的控制迦南和敘利亞,在國內的政局也岌岌可危。在亞馬拿城所發現的三、四百塊泥版,稱為亞馬拿書信集,是迦南諸王在 1400~1360BC 間外族入侵時求救的文書,可以證明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一段歷史的真確性。

應許地中所說的曠野是指南地和其南之諸曠野,赫人全地可能是指迦南地,因赫人曾在數百年前統治過迦南,也可能指利巴嫩以北之地,因當時是赫人的地盤。

約但河在耶利哥城附近的一段,平日只有四、五十公尺寬,淺處可以涉水而過,但在以色列人過約但河的時候,正是收割的日子,河水漲過兩岸,水流湍急,寬度有1公里以上,如非有大量的船隻,是無法容數十萬人在短時間內渡過的。

亞當城在耶利哥以北約有 27 公里,約但河谷在此變得十分狹窄而陡峭,根據正式的記載,在主後1266及1927年,河水曾兩度被亞當城附近河岸陡壁坍塌下來的泥土所堵塞。所以約但河水忽然中斷,是有可能的。

耶利哥是一個非常古老而且重要的地方,位約但河下游低地的尾端,背山面水,居高臨下,形勢險峻,扼守了往西南去耶路撒冷,往西則是去伯特利和艾城的兩條隘道,沿河岸可通往北方,所以是一個軍事和商業重要的據點。古城大約3公頃,建有9公尺高的城牆,城郊的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物產豐富,所以一直是一個富強的城邦。

艾城在耶利哥的西方約 18 公里,但兩者的高差在1000公尺以上,窄狹崎嶇的山路危險難行,但這是進入中部山地的惟一孔道。艾城也是一個很古老而重要的城邦,雖然不是很大,卻一度相當的繁榮,由於曾被埃及佔領,而且作為控制迦南的據點,所以有堅固的城牆和防衛的力量。

在以色列人攻下艾城之後,聖經雖未記載,但相信已經往北取得示劍城,並遵照摩西的遺命到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上獻祭。這兩座山都是分別高聳在示劍城的南北,正在迦南地的中間,可說是代表了迦南地。其中以巴路山在北,是一座童山,可代表咒詛,而基利心山在南,山上林木茂盛,則是代表祝福。在主後 1983 年以色列的考古學家澤托爾,在以巴路的山頂上發現了約書亞所築的祭壇。

基遍是一座大城,武力強盛,在政治上是希未人等四個城的領袖,城區有4、5公頃,其位置在吉甲之西約27公里,但是中間有高山阻隔,比由吉甲到艾城更艱難,在夜間行軍也是非常的危險。亞雅崙谷和伯和崙的下坡都是很長的谷道,是中央山地到沿海平原的三條通道中最重要的一條。

亞摩利的五個城邦,就是耶路撒冷、希伯崙、耶末、拉吉和伊磯倫,另外還有基色、瑪基大、底壁、亞西加等都是。根據考古學家證實,那都是當時非常大,而且設防堅固的城池,可以想見當年以色列人所面臨之險阻。如果與數年後,猶大支派所得城邑之名單相比,也可以知道聖經中所記載的,僅是一個大概,必定有許多的戰役都省略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