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頁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1.jpg

文章來源:神國季刊58 http://shen-guo.org/bible-as-map.html

神國季刊編者按:余國亮博士為《神國》雜誌前外展單元企編,過去編輯過許多外展力作,頗受好評。此文為他退休之後,首次踏上聖地,非常有「國亮style」的旅遊札記。

-------------------------------------------------------------------------------------------------

總部在休士頓(Houston)的「美國福音證主協會」(CCIUSAhttp://www.cc-us.org/),在2019425日至59日舉辦為期15天的「聖地以色列約旦深度行」。筆者有幸參加,獲益良多,深謝神恩,特撰寫此文,簡介約旦和以色列之古蹟,歸納這次深度行成功的原因,供信徒和有興趣舉辦此類旅行的機構作參考。

2020-05-11_144304 israel.jpg

以色列、約旦地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一、約旦的景點

尼波山(Mt. Nebo在首都安曼的西南,南鄰摩押平原,可以俯瞰死海。據說天氣好時,能眺望以色列,遠至耶路撒冷。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40年,由於擊打磐石兩次,不完全遵守神命,故神不讓他進入應許之地,只可以在此山上遠眺應許之地。該山上豎立一座銅蛇的雕像。當日以色列人在以東地,因行路甚是艱難,埋怨神,受神懲罰,不少人被蛇咬至患病及死亡。神吩咐摩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竿子上,以色列人只要望這銅蛇便得存活(參考民數記21:4-9)。

死海(Dead Sea之名源於它鹽分太高,生物不易生存。聖經沒有死海一詞,但稱為鹽海(參考創世記14:3)。一般海水中鹽的成分是4-6%,它卻是25%。因此人在其中不易沉下,故很多靠近死海的旅店都以此招攬遊客。它也被稱為亞拉巴海(參考約書亞3:16),亞拉巴是乾燥之意。又被阿拉伯人通稱為羅得海,因羅得曾住靠近死海的所多瑪(參考創世記19章)。死海也被稱為東海(參考約珥書2:20)。它低於海平線400米。每天大量的河水流入死海,但沒有出口。死海一帶的天氣乾燥陽光猛烈,每天有上萬噸的水被蒸發。有商店出售用當地死海出產之鹽製造的護膚膏。

彼特拉(Petra位於約旦的南端,整座城以岩石築成。舊約稱它為西拉(Sela)(參考士師紀1:36;列王紀下14:7;以賽亞書16:1),石頭之意。彼特拉建於公元2世紀。古時它是以東國及拿巴提人的首都。彼特拉即舊約的以東。聖經俄巴底亞書詳細記載以東滅亡之預言及原因。吸引遊客之處是在巍峨山中,鑿出洞穴作墓穴、神廟和房間等,建築物令人歎為觀止。由於僅靠非常狹窄稱為蛇道(Sig)的迂迴曲折道路進入,遊客要特別小心,可以行路、坐馬車、騎馬,駱駝、驢等,或坐高爾夫球車進入。從蛇道的盡頭前行可到宏偉的艾爾卡茲尼(Al Khazna)神廟。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3.jpg

二、以色列的景點

昆蘭(Qumran是主前125年愛色尼人(Essenes)在此隱居之地。主後68年因猶太人背叛羅馬,波及昆蘭亦受毀滅。愛色尼人為要保存辛苦抄錄的經卷,放在瓦罐中,再收藏於鄰近的山洞裡。1947年有小牧童為尋找迷路之羊,偶然發現這些手稿。它們證明聖經可靠,價值連城,故在耶路撒冷附近建了「死海古卷博物館」來珍藏。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2.jpg

昆蘭山洞和藏古卷之瓦瓶。

耶利哥(Jericho為世上最古老之城市之一,在海平線以下224公尺,可算是最低城市,屬便雅憫境內。它被稱為棕樹城(參考申命記34:3),舊約時受咒詛不得重建(參考約書亞記6:26);以利亞在此升天(參考列王紀下2:4);以利沙在此治好水源(參考列王紀下2:19)。它是祭司聚居的地方,故也稱祭司城。當日約書亞帶以色列人繞城七天,結果攻破耶利哥(參考約書亞記6:1-21)。該城有一著名桑樹,據說稅吏撒該曾爬上此樹要見耶穌(參考路加福音19:1-10)。

三、耶路撒冷及附近的景點

2020-05-11_144610Jerusalem.jpg

耶路撒冷古城地圖(地圖來源:Google maps)

耶路撒冷(Jerusalem,「耶路」意即城市,「撒冷」意即平安(參考希伯來書7:2)。信徒愛耶路撒冷,因為福音從它開始(參考使徒行傳1:8)。且耶穌愛它,為它流淚禱告。預言此城將發生的大事,包括聖殿被毀(參考路加福音21:24)和城牆門戶的重開(參考詩篇24:7-10),是主再來的預兆。耶路撒冷也被稱為耶布斯(Jebus)(參考約書亞記18:28),因大衛從耶布斯人手中奪得其山城。它也被稱為神的城(City of God)(參考詩篇46:4),耶和華殿的山(參考以賽亞書2:3),錫安(參考撒母耳記下5:7),大衛城(參考撒母耳記下5:9),聖城(參考以賽亞書52:1);神稱耶路撒冷為祂的城(參考以賽亞書45:13)。耶路撒冷城牆有八個門,包括雅法門、新門、大馬色門、希律門、聖司提反門、金門、糞廠門、錫安門。其中很重要是朝東的金門,因它通往聖殿。

聖殿山(Temple Mount是耶路撒冷古城的最高點,可俯瞰全城,城中任何角度都看到這山。聖殿山最引人注目的是,金頂燦爛輝煌呈半圓形的清真寺,稱為聖石圓頂寺(Dome of the Rock)。寺內有一古老的大石頭,據說就是昔日亞伯拉罕獻以撒之處 (參考創世記22:2)。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5.jpg

聖殿山是耶路撒冷最高點。

哭牆(Western Wall在糞廠門內的右邊,在聖殿山的底部,它被稱為哭牆是因為聖殿被毀,猶太人到此地哭泣(參考詩篇137:1)。許多訪客把禱告寫在小紙上塞進牆隙縫裡。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4.jpg

哭牆。

希西家水道(Hezekiah's Tunnel)和西羅亞池(Pool of Siloam。希西家水道(參考列王紀下20:20),也被稱為西羅亞水道,長1,777呎,深6呎,主前701年希西家王下令兩組勞工分頭興建。後來兩條隧道奇蹟式地接通。至今它仍將水從耶城外的基訓泉引入大衛古城。隧道之盡頭,是西羅亞池(西羅亞意即奉差遣)。2,000年前耶穌吩咐一位瞎子前往池子一洗,便重見光明(參考約翰福音9:7)。團友中不少人曾在山洞裡的希西家水道涉水。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6.jpg

▲2,000年前耶穌吩咐一位瞎子往西羅亞池一洗,便重見光明。

馬可樓(Upper Room為昔日耶穌和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的地方,祂在此設立聖餐。屋內一些樑柱雕刻飛鳥的圖像。這飛鳥很特別,相傳當牠們的幼雛饑餓沒有食物吃時,會用嘴將自己的胸膛扯開,讓牠們吃自己的內臟。雕刻家以此比喻耶穌釘十架之犧牲的愛。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8.jpg

馬可樓是昔日耶穌和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的地方,耶穌在此設立聖餐。

花園塚(Garden Tomb據說這是耶穌被釘死和埋葬之處。附近有一山丘,形狀很像骷髏,或許是髑髏地(音譯各各他)。我們在花園塚找到一個較大的房間同守聖餐,默想主恩浩大,熱淚不禁盈眶。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10.jpg

花園塚是據信為耶穌被釘死和埋葬之處。我們在花園塚虔守主餐。

四、橄欖山及附近景點

橄欖山(Mount of Olives因長滿了橄欖樹而得此名。在耶路撒冷之東,是繞城最高的山。橄欖樹在高溫嚴冬下也能茂盛地生長(參考詩篇128:3),詩人用它來象徵自己對神的忠貞(參考詩篇52:8);保羅用橄欖被接枝得生來比喻外邦人的得救方法(參考羅馬書11:24)。耶穌曾在此地教門徒禱告,祂也曾在山腳的客西馬尼園禱告;祂復活後在此升天,再來時會降臨在此山上(參考使徒行傳1:10-12)。

主禱文堂(Pater Noster羅馬帝國康士坦丁時代,由海倫皇后所建立的,位於升天堂側,相傳耶穌曾在此教門徒禱告。根據聖經的記載,耶穌曾在兩處不同的地方教導門徒禱告。一處是在八福山做登山寶訓時說出(參考馬太福音5-7章),另一處則可能是在升天堂側的一個洞穴(參考路加福音11:1-4)。在此建立的教堂拉丁文是PATER NOSTER,意即「我們的父」,是主禱文的首句,故中文譯作主禱文堂。教堂的走廊牆上刻有超過150幅寫上主禱文的壁畫,其中包括中文。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7.jpg

▲PATER NOSTER,意即「我們的父」,是主禱文的首句。

客西馬尼園(Garden of Gethsemane意即榨油園,園中多橄欖樹,昔為榨油之處,故得此名。它在汲淪谷的東邊橄欖山下,面對聖殿外的金門,中間有塊大石,據說是受難晚耶穌憂傷禱告之處。園的旁側有個萬國禱告堂(Church of All Nations),該堂用16個國家所捐出的基金建造。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9.jpg

客西馬尼園是耶穌被捕受難前禱告的地方。

五、加利利海,約旦河和八福山

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有四個名稱。加利利海(參考馬太福音4:18)得名,因它在加利利地區,是圓圈之意。第二名稱是基尼烈湖(參考民數記34:11),有豎琴之意,這來自它的形狀,或因它靠近同名之地區(參考列王紀上15:20)。第三名稱是革尼撒勒(參考馬可福音6:53),因湖的西南面有同此名之平地。第四名稱是提比哩亞海(參考約翰福音6:1),因它的西岸有提比哩亞城,阿拉伯人多用此名。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11.jpg

加利利海是當年門徒捕魚處。

平時海面平靜如鏡,水味清甜,湖中魚產甚豐富。我們包船暢遊,也在湖濱一餐館飽賞聞名的彼得魚,有幾位幸運的團友還從魚嘴裡得到一枚以色列錢幣哩!這讓人想到2,000年前耶穌行的神蹟,從魚的口中取出錢來繳稅的故事(參考馬太福音17:24-27)。在1986年發生了一件轟動全世界的大新聞:一艘27呎長耶穌時代的木船浮出水面,重見天日。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12.jpg

彼得魚。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13.jpg

耶穌時代加利利海沉船在1986年重見天日。

約但河(Jordan River意即來自「但」的河,因它發源於黑門山與利巴嫩兩高山之間,「但」的一帶。約書亞曾帶領以色列人渡過約旦河(參考約書亞記3:144:1)。以利沙曾叫患大痳瘋之乃縵元帥在此河沐浴七次(參考列王紀下5:10)。耶穌曾在約但河接受約翰的洗禮。以色列宣稱耶穌在約但河上游之Yardeni受浸。該處有多塊石碑,刻有敘述耶穌受洗之不同語言的經文。其中一塊是中文的馬可福音一章9-11節。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14.jpg

約但河發源於黑門山與利巴嫩兩高山之間。

八福山(Mt of Beatitudes位於加利利海之北。相傳耶穌在此教導門徒八福。八福堂有多座刻有八福的石碑,堂內有多個八角形設計,象徵八福。

六、拿撒勒及附近景點

拿撒勒(Nazareth是耶穌成長之地,因此祂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參考馬可福音10:47)。約瑟在此開木匠店,當時猶太人的木匠也做建屋之石匠的工作。拿撒勒名聲不好,故拿但業問腓力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參考約翰福音1:46)。我們在該城見到有人展示如何作木匠和農夫,也有婦女展示如何紡線做女紅。

報喜堂(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在拿撒勒,是天使加百列向馬利亞傳她將要懷孕生子之喜訊的地方。這是中東地區最大的教堂。教堂外廊展示不同國家贈送的聖嬰與聖母的壁畫,其上之馬利亞穿上該國之民族服裝。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15.jpg

http://shen-guo.org/images/bible-as-map-16.jpg

拿撒勒的報喜堂

七、旅程圓滿的秘訣

1.天時旅行期間幾乎完全天晴,白天的氣溫稍高,但晚上清涼。

2.地利有很多旅遊的地點可以選擇,作為基督徒,如果以前從未遊過聖地,首選應該是以色列。

3.人和這次聖地深度行共有40人參加,其中兩位導遊是牧師,他們談話風趣,聖經和地理知識淵博,讓團友們每天心靈得享受如住在流奶與蜜之地。耶路撒冷的街道狹小阻塞,加上警察常封閉道路,我們有好幾次要臨時改道。司機在車群中靈巧穿梭,過關斬將,高超的駕車技術,獲得熱烈鼓掌歡呼。我們多天因趕時間要早上六時起床,但毫無怨言。神又預備喜歡拍攝的殷姊妹主動請纓作全隊之攝影師。

4.預工主辦單位花很大功夫做好準備。它為每位會員預備了中英對照厚達112頁的手冊。內有行程一覽、每天居住之酒店的地址電話、當地的聯絡資料、會友和分組名單、圖文並茂的景點介紹、每天靈修所唱之詩歌。我們得到提醒在旅遊前先閱讀導遊鄭佑生牧師寫的《尋找祂鄉的意義》(中國浸信會神學院出版)一書;會友也受建議「惡補」摩西五經和四卷福音書。

5. 神助我們在行前半年便要繳足費用,故要很早決定是否參加。有團友屆時遭遇突發事件,幾乎無法成行,但禱告求神幫助後得蒙垂聽,困難迎刃而解。看見有後起之秀,在艷陽下為已近古稀之年的長輩背負重囊,幫助他們上下斜路,及在希西家水道涉水,這是何等美善的畫面!每天有靈修時間,依靠神助和樂意助人,是這次旅行成功的重要關鍵。

八、誠懇呼籲

筆者發覺自己很缺乏聖經地理知識,相信不少曾遊聖地之人也有同感。也許我們能背出八福,但不能說出耶路撒冷的八個名稱。相信大部分教會的成人主日學只重複教聖經中的歷史書卷,卻少教聖經地理的專題。建議考慮開辦「聖經地理」或「聖地綜覽」課程,藉以增加信徒的聖經知識,讓神的名得榮耀。

http://shen-guo.org/images/yu-guo-liang-2019.jpg

余國亮博士在美國太空署(NASA)工作38年後退休,是資深科學研究員,前《神國》雜誌外展單元企編。著作《物理學家看聖經》、《約翰密碼》,和《十架七難》,並翻譯10本基督教書籍,包括與高俐理合譯的《教會大地震》。



[銘謝:蒙作者余國亮博士及神國季刊允許轉載本文,謹致萬分謝忱。]

[註:本文中的地圖是由本網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