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頁

拜訪布拉格與康斯坦茨-記念改教的烈火先驅胡斯

描述: 3890_布拉格與康斯坦茨

從鐘塔上俯瞰布拉格舊城廣場(作者提供)

描述: https://www.ct.org.tw/wp-content/uploads/2015/01/copyright1.png

日期: 2017-03-07

/文◎邱淑琴(台北信友堂會友)

布拉格的第一天

在熾熱的八月午後,進入布拉格(Praque)的市區,蔚藍的天空刷了幾筆淡淡如絲的白雲,陽光高高地灑落,整個城市以色彩絢麗的躍動,映入我的眼簾!

我們首先參觀捷克最宏偉的聖維托主教座堂(St. Vitus Cathedral),這是以前皇帝加冕的地方,從十四世紀開始興建,一直到二十世紀才完成,並且把彩色玻璃窗都換成阿爾豐斯·慕夏(Alfons Maria Mucha)的作品。教堂裡,聳立著堅固壯觀的哥德式束柱(beam column),而線條唯美的花窗使聖經的故事都走「慕夏風」了。教堂內各處的陳設金碧輝煌,還有八個精雕細琢的小教堂。

接著參觀建於十一世紀的皇宮,再步行皇宮旁邊以冶金術聞名的黃金小巷,路旁的房舍低矮,煙囪小巧,色彩柔和,彷彿翻開一頁立體的童話,鑽進繪本的世界了。我以拉長的身影跨進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22號的故居,瀏覽他的作品,走出巷口已是夕陽斜照。

我們的晚餐訂在地下二樓的地窖餐廳,兩種麵包外酥內軟,蔬菜濃湯撒上香草,煎餅搭配奶油球和藍莓醬,不論是波式燉牛肉或是捷克烤鴨都香嫩好吃,加上現場的民歌演唱,此刻,口福、眼福與耳福,我們都飽嚐了。

布拉格哥德式的聖維托主教座堂()及座堂內阿爾豐斯•慕夏之窗()

改教先驅胡斯

第二天,徒步走過歐洲最古老的石橋,就是跨越伏爾塔瓦河(Vltava)的查理大橋,她以十六個優雅的橋拱,從舊城哥德式的橋塔聯接到布拉格城堡,橋上有三十座雕塑,遊客絡繹不絕。進入舊城區,終於看到一座小教堂,牆面有破損未修的裸露。進去一看,教堂的門卻關了,沿著一道轉折的木梯通往樓上,小門也是緊閉的,這就是建於十四世紀晚期的伯利恒禮拜堂了,著名的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曾在此傳道。

跨越伏爾塔瓦河的查理大橋() 建於十四世紀晚期的伯利恒禮拜堂()

我們原是為了波希米亞(Bohemia)的改教先驅胡斯(Jan Hus)而來。胡斯大約是在主曆一三七一年生於捷克Husinec的一個農家,一三九○年進入布拉格大學,一四○一年成為布拉格大學神學部主任,一四○九年成為校長。他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布拉格大學教書,也在學校附近的這所伯利恆禮拜堂講道。他又創造了新的正字法(Orthography),奠定捷克書面語言的基礎,並全面使用捷克語佈道,深受捷克人的愛戴。

起初這位宗教改革家也非常相信贖罪券,有一次,他甚至花盡所有的錢,為了購買一張贖罪券。後來胡斯受到英國「宗教改革之父」威克里夫的影響,因而主張:聖經至上,耶穌基督的話才是信徒的依歸,而不是教皇或其他神職人員所訂的規條,並且反對教廷販賣贖罪券。在他的講道中,要求教士們務必過嚴謹聖潔的生活,他區分了「在教會裡」和「屬於教會」的兩種人,他說:「一個人可以在教會裡,但並不一定是真正屬於教會。」

當時只有神父可以領聖杯,因為怕笨手笨腳的平民會使「基督的血」溢出來;他卻讓平民在彌撒中也能領聖杯,「杯的改革」成為胡斯派的表徵。他否定教皇的權威性,他說︰「在宇宙性的教會中,唯獨基督是頭。」又說︰「教皇和紅衣主教不是教會組織的必要人物。」因此引起教皇約翰廿三世宣佈將胡斯革除教籍,但是胡斯認為這宣佈無效,並轉而向教會的大公會議請訴。

胡斯殉道經過

主曆一四一四年底,為了改革教會的腐敗並終止分裂的局面,由皇帝西基斯門(Sigismund)召集,在康斯坦茨(Konstanz)開了一次大公會議,皇帝也邀請胡斯出席,而且承諾保證他的安全,胡斯就去了。可是,教皇卻背棄諾言,以異端的罪名逮捕他,引起波希米亞人和皇帝的強烈抗議,可是,教皇聲稱這是合法的。

經過八個月牢獄的折磨,胡斯憔悴而孱弱。終於在主曆一四一五年七月六日,他被帶到康斯坦茨座堂,站在眾主教和皇帝的面前。他們給他戴上一頂紙做的尖帽,上面畫著三個醜陋的魔鬼,寫著說:「這是異端之魁。」再把他帶到城門口,綁在刑柱上,點燃木柴的熊熊烈火,胡斯殉道了!

康斯坦茨波登湖邊勉懷先驅

在這段歷史的背景中,我們造訪了位在德國與瑞士邊界美麗的城市康斯坦茨,又前往波登湖畔(Bodensee)當年胡斯被處以火刑的地方。現今在原址上蓋了一座餐廳,我們在餐廳裡用餐。當餐桌上的燭光點起時,我們一邊吃晚餐,一邊觀看描繪當時情景的圖片,心中充滿著感嘆!

翌日清晨,我站在波登湖的岸邊,遙望湖水蕩漾,漁船點點,燕鷗盤旋,不久,一艘遊艇漸漸駛來,遠處燈塔上的雕像展開雙手,迎接著全然的明光照耀。

波登湖畔當年胡斯被處火刑的原址上蓋了一座餐廳() 波登湖的遊艇與燈塔()

布拉格的胡斯記念碑

在布拉格,我們來到古市政廳南面牆上的天文鐘前,買票搭電梯直上樓頂,正好趕上整點,能與吹號的市長一起向塔樓下密密麻麻的群眾招手,享受熱情的歡呼與掌聲。從塔樓俯視建於十八世紀巴洛克風格的聖尼古拉斯教堂(St Nicholas Church),及有兩座尖塔哥德式的泰恩教堂(Church of Mother of God before Týn),又稱魔鬼教堂;而放射狀的道路展開城市遼闊的幅員。廣場的四周則以紅瓦黃牆的建築最為搶眼,尖形的屋頂變化萬千,難怪布拉格有「金色城市」和「千塔之城」的美譽。

從布拉格鐘樓俯視廣場上的群眾() 遠望譽為「金色城市」和「千塔之城」的布拉格()

建於18世紀的聖尼古拉斯教堂()及有兩座尖塔的泰恩教堂()

下了鐘樓,我們走向廣場中央,階梯上安置一座圓形高台,台上擺著一組雕刻,刻著一群犧牲奮戰的胡斯派勇士和新教徒,其中有一位象徵國家再生的年輕母親,蔟擁著胡斯高高站立的雕像。

布拉格廣場中央的胡斯紀念碑

胡斯死後,引發支持群眾的激烈抗議與暴動,並與羅馬天主教會和神聖羅馬帝國展開長達十五年的胡斯戰爭,後來,在波希米亞建立了胡斯派教會,一直到一六二○年哈布斯堡王朝征服了捷克,才恢復了羅馬公教。

胡斯成了捷克民族主義的標竿,為了記念他殉道五百周年,建了這座胡斯紀念碑,並在一九一五年揭幕。一九九九年,天主教會正式為胡斯的死道歉﹔捷克也把七月六日定為胡斯日。

當天下午三點半,我們搭乘遊艇,欣賞一段伏爾塔瓦河沿岸的風光時,讓我想到胡斯雖然死了,他改教的言行卻像湧流的河水,滋潤了歐洲各國。終於在一五一七年,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在威登堡以《九十五條論綱》點燃宗教改革的熊熊烈火,那是另一段追求真理的故事了……。

*承蒙作者及論壇報允許轉載,謹致萬分謝意。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https://www.ct.org.tw/1303539#ixzz4dQogY7JF

吕註:文筆流暢,奇文共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