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地理專文

聖光聖經地理 Bible Geography

從聖經地理的眼光來欣賞上帝的話

呂榮輝

聖光神學院

1. 前言

今天要跟同道們砌磋這些年來我對聖經的另一種體會,也可以說是要從另一個角度來暸解、欣賞上帝的話。這一個角度是什麼呢?就是用地理的眼光來欣賞上帝的話,這也就是說要應用地理的智識、原則,以及熟悉聖地的地理環境,來幫助我們更進一步地瞭解上帝的話語的真意;更進一步來欣賞上帝藉著地理來啟示聖經的真理。

也許有人要問,地理怎能幫助我們瞭解上帝的話?地理如何能啟示我們使我們更明白、更欣賞聖經中的真理呢?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文學巨著,多少都包括著作者所在自己的國家或民族的民俗風情,而這些風俗、民情、習慣等等都是地理的因素。

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但是這聖經首先是默示給誰看的呢?也許您說聖經是上帝默示給基督徒讀的,這是不錯的,但是聖經至今至少有三千五百年的歷史,那時還沒有基督徒呢!因此實在地說,聖經最初是上帝默示給希伯來人的,告訴他們做人的準則,使他們明白祂的旨意並如何事奉祂。

上帝在施下這些啟示的時候,常常使用一些是希伯來人所熟悉的事物,及地理背景的因素,來教導祂的子民。因為這些事、物或當地的地理因素,是以色列人所熟悉的;他們一聽就懂,一聽就能領會。但是我們這些生長在聖經地區以外的基督徒,對聖地的事、物、環境並不熟悉,因此當我們讀到同一些經節的時候,就不一定能夠體會到那經節的真理。

2. 弟兄詭詐像溪水?

今試舉約伯記六章15節為例。這裡說:「我的弟兄詭詐,好像溪水,又像溪水流乾的河道。」當您讀到這節經文時,您領會了上帝在對您說些什麼?在您的心眼中對溪水的感情如何?我從文人的筆下,似乎讀過這樣的幾句:

我家門口有小溪

溪水清澈 魚蝦遨游

孜孜不斷 淙淙地流

仰視上空 天地悠悠

多美麗的景色,多麼有詩情,多麼有畫意!您如何把這般有詩情畫意的「溪」與「詭詐」的弟兄連在一起呢?或說怎麼能用溪來形容那詭詐的弟兄呢?如果不能,上帝又為什麼將這兩樣似乎不相關的「人」和「物」連在一起說呢?通常我們讀這經節時,也許因它和救恩沒什麼關係,於是並不太注意上帝在對我們說些什麼。如此一來,就無法欣賞上帝說話的藝術了。不懂得這節經文,對您的救恩無損,但卻使您失去了「欣賞」上帝話語的福氣!如果要能完全瞭解並欣賞上帝說這話的藝術,就需要借助地理的知識了。

原來聖經發源地的「溪」,絕大多數是「溪水流乾的河道」,這種河道,當地的人叫它做Wadi(拙譯為「窪地」)。因為這地區的自然環境相當的乾燥,是屬於旱漠的氣候。這種氣候的特徵,並不是「不會下雨」,而是下雨的機率少、變律大。平常很少下雨,但卻可能一次下了很大的雨。這雨可能使山洪暴漲,大水順河道滾滾而下。雨過天晴,溪水流乾之後,又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下雨,這是旱漠屬性氣候的特徵。

而此種流乾的河道,在地形崎嶇的地方,常常被當成通行的大道。事實上,歷來的遊牧人和駝隊商,經常是在這種寬平的河道中通行。他們對這種Wadi非常熟悉,他們的耳朵也很靈敏。他們可以聽出,河道在某一方向的支流可能有暴雨。因此在滾滾的洪流未下來以先,他們早就避開而不在這流乾的河道上走。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或是在那一刻不可防備的時候,那猛烈的山洪就像那詭詐的弟兄一樣,來個「先下手為強」的打擊,使你來不及避禍,並可能因此而喪生。

現在您明白了嗎?對待那些詭詐的朋友,您就該知道要怎樣察顏、觀色、及聽口氣,然後及時的避開。但不要怕,因為他們就像流乾的河道:暴漲的山洪一過,又是平靜無事了。而且「躲避」並不是弱者的表現!因為我們多半不是老練的遊牧人,我們不會看天氣,也不懂得聽暴洪聲。因此,上帝在約伯記六章18節中繼續警告我們說:不要像結伴的旅客「離棄大道,順河邊行,到荒野之地死亡」。您看!上帝是多麼有幽默感!祂對以色列人傳達聖喻的藝術,是何等的實際,何等高超!

3. 農夫等候秋雨春雨

讓我再從新約中舉個例子。雅各書第五章7-8節說:「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

這兩節經文的主題是主耶穌的再來。耶穌的再來是基督徒的盼望!祂第一次來,是為我們預備救恩,使我們可以因著信靠祂而得救、而得永生!羅馬書第四章25節「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這是說,耶穌的死,是為我們的罪而死。我的罪,因祂的替死而被赦免,這就是救恩,是上帝所預備的。以弗所書也說「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28)這得救的恩是主所預備的,是用祂所付出那最大的代價所預備的;這救恩是白白的賜給一切相信的人。耶穌為我們預備了救恩,就回天家去了,在那裡為我們預備了住處,祂說「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143

是的,主耶穌必要再來,祂的再來,帶給我們盼望,就是可以完完全全脫離這世界苦難的盼望。耶穌升天以後,新約教會的基督徒,對祂的應許說要再來的事,抱著很大的期盼。他們以為耶穌明天、後天,或者大後天就會再來。他們等待著,甚至有人變賣了財產,拿到教會來公用,專心等候祂的再來。但是一天、兩天、三天....許多天,耶穌去了將近兩千年了,直到今天祂還未再來!是不是祂己經忘記了我們,不會再來了呢?不會的!祂一定會再來。

雖說主來的日子,現今比我們初信的時候更近了,但祂畢竟還是沒有來。弟兄姊妹,主再來的事是確實的!也許祂今天會再來,也許明天會再來。問題在乎您是否預備好了?但是在此時此刻,耶穌還未再來,我們應當存著什麼樣的心態呢?我們必須繼續等待。

當年的信徒也是這樣在等待。他們竭力的等待,但是耶穌仍然沒有再來,因此他們當中有人就開始灰心、就泠淡了。所以上帝及時透過聖靈感動雅各寫下這兩節經文來,他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這忍耐不是消極的接受命運,而是積極的面對現實。積極的忍耐就生出老練,老練就生出盼望,盼望就不至於羞恥(羅53-4)。為什麼不至於羞恥呢?因為我們所忍耐、所盼望的,是有實質的、有結果的,是必成的事實;因為這是主親自說的!然而,耶穌還是沒有再來,所以上帝藉雅各勸當代的信徒要忍耐!但是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忍耐呢?他們有沒有什麼榜樣可學呢?有!他們的榜樣就是當時住在那地的農夫。

農夫在等待什麼?他們在等待著地裡寶貴的出產,如同基督徒在等候他們所親愛、所寶貴的救主的再來。農夫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忍耐去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基督徒也要用相同等級的忍耐去等候他們所親愛、所寶貴、的救主的再來。

但是農夫在得到寶貴的出產以前,他們必先等到得了秋雨、春雨。中國人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一過了春節之後,農人就準備春耕。在農曆的廿四個節候中,有清明、穀雨。這就是說,過了清明之後所下的雨,是佈穀的雨。那是春雨,有了春雨,就可以種植了。所以我們一年之中的耕作,是以春雨而開始的。

然而為什麼雅各書卻先說「秋雨」而後說「春雨」呢?是不是上帝在啟示的時候說錯了呢?還是雅各在接受啟示的時候聽錯了呢?不,上帝和雅各都沒有錯,當時這聖經所啟示的,是給住在巴勒斯坦那地方的基督徒的。

巴勒斯坦的氣候與世界絕大半地方的氣候不一樣,有旱漠氣候,也有「地中海型」氣候。全世界中有五個地方有這種叫做地中海型的氣候。地中海型的氣候,有一個獨有的特色,那就是夏天乾旱,冬天溫濕。它不像中國的閩、粵與東南亞,終年有雨,也不像世界很多的地方,雨季是出現在春夏季。

我們都知道,夏天的氣溫高,是作物生長的季節。但農作物的生長,不但要有適當的氣溫,更需同時有適當的雨量。然而在巴勒斯坦,如同其他有地中海型氣候的地方一樣,夏天雖然有足夠的氣溫可以使植物生長,但卻沒有雨;連一滴也沒有!植物除非己經適應了這種夏乾的氣候,否則是無法生存的。

然而造物的上帝,既然使這種地方沒有夏雨,祂也造了些糧食的作物,能適應於這種氣候。這些作物包括在冬天生長的小麥,以及需要水份不多的粗麥及大麥。所以地中海型的氣候,不是以生產稻米為主,而是以小麥和大麥為主要的作物。地中海型的氣候,從六月就開始不下雨,這種無雨的夏天,要繼續到四、五個月之久。雨季的來臨,是在十月上旬,但有時候也要遲延到十二月。此種十月才下的雨,當然是要叫做「秋雨」了。

秋雨的來臨,對農夫而言是很重要的。土地經過了五個月的乾旱,早就被太陽曬得變成堅硬了。在那仍然使用木頭犁以及驢子耕作的時代裡,木犁是不能犁開那堅硬的土塊,一定要等到秋天初雨的臨。那時,土地被淋濕了,才可以耕犁,才可以下種,才可以發芽,才可以長苗。

然而這秋雨的來臨,並不很準時。在沒有水利灌溉以前,巴勒斯坦的農人,像其他地區的農人一樣,是無計可施的。他們只得等,不但要等,且是要忍耐的等,因他們所種的是「看天田」。在這種田地上耕作,若是天不降雨,農人一點辦法都沒有,他們只好忍耐地等,只好絞著心腸地等。巴勒斯坦人對秋天初雨之來臨的那種祈望的態度,是很難用話語來形容的。這些耕地的人,他們常「蒙羞抱頭,因為無雨降在地上,地都乾裂」(耶144)。至於一般困苦的人,雖然「終夜赤身無衣,天氣寒冷毫無遮蓋」(伯247),但當秋雨一來,他們雖因寒冷而發抖,仍站在無情的大雨下,口中反覆地說「感謝上帝賜給這雨!感謝上帝賜給這雨」!這情形是如此在他們思想中扎根,以致他們常有無雨「就」斷魂的感覺。我們這些沒有務過農事的人,是無法體會這些農夫等候秋雨來臨的心情。但在巴勒斯坦,這是他們一般的經驗,他們能體會得到這種忍耐等待秋雨來臨的心情。所以上帝啟示雅各對那個時代的基督徒說,你們等候主耶穌的再來,也應該用同樣的心情去等待。

那些農人忍耐地等待秋雨春雨,並不是消極的忍耐、無可奈何的等待,他們乃是積極地用堅固的忍耐之心去等待。因為他們確信這秋雨是遲早會來的,是一定會來到的!正如耶穌基督也是遲早會來的,祂一定是會再來的,我們應該有像農夫一樣的態度,用堅固的信心,用積極忍耐的信心,去等候耶穌基督的再來;因為祂來的日子近了。

知道了巴勒斯坦這地方的地理環境,包括這裡的氣候以及農夫耕作的文化背景,您是否對這段經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及瞭解呢?

關於耶穌基督再來的事,當年蘇聯共產的政權是不許教會傳講的。因為耶穌一來,世界就這樣結束了,帶領人民進入烏托邦(Utopia)的這個願望也就沒有了。其實「烏托邦」這個名詞,是希臘人所造出來的。TOPIA是「地方」之意,U是「沒有」的意思,所以UTOPIA原來就是「沒有這個地方」的意思。希臘人可真是聰明,也很幽默。

4. 無花果樹的譬喻

早年在美國,有好些人在說耶穌在一九八八年要來,他們的根據是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中所提到無花果樹的譬喻(太2432-34;參可1328-33;路2129-33)。他們說無花果樹是指以色人復國的事,這個世代是指像出埃及的經驗 -- 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了四十年,等到那整個不信的世代(除了約書亞及迦勒外)都死了,他們才進迦南(1948+40=1988)。在二十多年前又有人說耶穌要在一九九二年十月廿八日來。到底一個世代是多少年呢?據我的看法,猶太人的一代是一百年。因為在創世記1512-17節,上帝對亞伯蘭說:「你的後裔必在外地寄居...那地的人苦待他們四百年...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這裡。」可見一代是一百年。這樣一來,1948加上一百年就是2048年。但無花果「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太2432)不是1948,因為1948年以色列已經成國了;發嫩長葉是1917。那年十一月二日,英國首相發表了一個伯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說:

“His Majesty’s Government view with favor the establishment in Palestine of a National Home for the Jewish people, and will use their best endeavors to facilitate the achievement of that object, it being understood that nothing shall be done which may prejudice the civic and religious rights of existing non-Jewish communities in Palestine, or the rights and political status enjoyed by the Jews in any other country” (quoted in Gwyn Rowley, Israel into Palestine, 1984, p.19).

這宣言,帶給猶太人很大的復國期望,並開始了復國的錫安運動(Zonist Movement)。所以無花果樹枝發嫩長葉是在1917年開始,到1948就結了果子。這樣1917加上100年(一個世代)就是2017。但耶穌並沒有說「這世代過去」,而是說「這個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太2434)。因此我們可以說:「人子近了,就在門口」(太2433)。

今天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與各位分享這段經文,乃是要激勵大家存堅固及忍耐的心去等候主的再來。祂到今天一直沒有來,雖然似乎是「耽延」,但卻不是耽延,乃是寬容,因為主不願一人沈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祂是在等候「人人都悔改」。我們應該自省,我是否己經真正悔改接受救恩?如果沒有,今天就是您的機會,趕快相信並接受祂。這樣,當祂再來的時候,就不至於羞愧了。已經悔改接受祂救恩的人,既然知道祂還沒有來的緣故,是為等著「人人都悔改」,那麼,就更應該盡自己的本份,不要消極的忍耐等候;要積極地努力去傳福音,在帶領人歸主中,去等候耶穌的再來。


[資料來源:呂榮輝,《聖經地理導論》高雄:聖光神學院,2011講義, pp.165-169]

資料來源 : 聖經地理導論 pp.165-169
刊登日期 :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