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詳解

聖墓紀念堂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詳解編號 : 1196]

●位於耶路撒冷舊城西北基督教徒區的中間,相傳是主耶穌被釘、被埋葬和復活之處。據考證135 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在此建有一丘比得之神廟,以圖湮滅聖蹟。326 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太后,拆去此神廟,在相傳是各各他山和其附近埋葬主耶穌的墳墓之上,建造了一座大的紀念堂,此堂在 614 年被羅馬人所毀,中間曾兩度重建和被毀,到 1149 年,十字軍重建了存留至今之大紀念堂。在 1852 年,土耳其政府為排解糾紛,頒佈法令將此一大建築物分交六個宗教團體管理,此六個團體長久以來,不斷的在大廳內外加建和改建,互相爭奪地盤又不合作的情形下,使大廳成了一個暗淡無光,大而不當,七零八落,毫無秩序的地方。 現仍繼續十架苦路之秩序,說明如下:
第十站:他們脫了主耶穌的外袍。
第十一站:他們把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
第十二站:十字架被豎立起來,主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第十三站:主耶穌被從十字架上取下來。 此四站均是在各各他發生,現今的位置是在大廳入口的右側的樓上,有兩個聖堂,中間有一個大石柱,右邊屬天主教,左邊屬希臘東正教所有,祭壇前有三個神龕,分別叫做 Altar of the Nails of the Cross、Altar of Stabat Mater和Altar of the Crucifixion。
第十四站:主耶穌的屍體被安放在石版上,被纏上細麻布,等候安葬。此塊石版稱為傅油石台,位於大殿入口之正前方,是一塊長方形,粉紅色的石版,上方吊有七個香爐。 在傅油台的左前方,就是大殿之主體,在大圓頂之下,建有一個長方形的小亭,稱為聖墓小堂,即是主耶穌的墳墓,也是主復活之處,堂內雖然被裝飾得十分繁華,但並不美觀,尤其是掛了許多不同式樣的常明燈,顯得雜亂無章。 其他還有十餘處小堂和祭壇等稱為聖蹟之處,筆者認為沒有介紹之必要。 管理此一建築的團體計有:羅馬拉丁教會 (以方濟會為代表)、希臘東正教、亞美利亞教、敘利亞教會、埃及教會及阿彼西尼亞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