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區域地理

以色列海岸平原 Coastal Plains of Israel

鄧澄欣編寫

描述: http://biblegeography.holylight.org.tw/images/admin/region_pic/largearea_pic/largearea_map_pic/c78bd7c02391d1bc492a2b3e21194aca.jpg

海岸平原地形圖 (地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 author:Sadalmelik)

概覽

以色列沿地中海的海岸平原,從北部的黎巴嫩邊界向南延伸,共有幾個區域性的平原:1) 在古亞柯(Akko)城一帶有亞柯平原;2) 在該撒利亞(Caesarea) 附近有沙崙平原;3) 在沙崙平原以南是非利士平原(亦稱非利士地)。海岸平原土壤層深厚,兼有灌溉之利,是以色列重要農業區之一。古時,這些海岸平原是往返埃及和米所波大米之間的「國際沿海大道」所必經之地。但海岸平原沿岸的天然良港不多,在舊約時代,以色列雖曾致力於地中海的海事活動,但總遜於其北鄰的腓尼基。原因之一,是以色列的地中海岸缺乏天然的良港。今天,這海岸平原是現代以色列大多數工廠的所在地,全國三分之二人口和多數城鎮,也都集中在本處,包括海法、特拉維夫、亞實突等城市。另外還有一些重建的古城,例如:亞柯、該撒利亞、約帕、亞實基倫(Ashkelon) 等。

地理

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從北部的黎巴嫩邊界,位於亞柯北方約18公里,在以、黎交界處拉虛‧哈尼克拉(Rosh HaNiqra),一直向南延伸,經過亞柯平原、沙崙平原、非利士海岸平原(包括現今的迦薩走廊),直到埃及西乃半島的阿拉瑞世窪低(Wadi el-Arish,即埃及小河)。其中,在海法灣南部有從撒瑪利亞諸高地往西北伸展的一支山脈,迦密岬角 (Cape Carmel),像手指頭般的伸向地中海,天然地將這狹窄的海岸平原分為南北兩部分。海岸平原最寬是在南方的迦薩地區,寬約40公里;往北逐漸縮窄,至黎巴嫩邊界,寬度只有5公里。

這地區土壤肥沃,雨水較多(年平均雨量約為400-600公厘),並有豐足地下水,因而以盛產柑橘及葡萄而聞名。整個平原從北到南,被一些短促河流橫切,例如:基順河(Kishon)、哈得拉河(Hadera)、亞歷山大河(Alexander) 、波力格河(Poleg)、及雅孔河(Yarkon)。其中的基順河、亞歷山大河及雅孔河全年都有河水川流不息,並在河濱地區有許多國家公園。全海岸平原可分為五個區域:

A. 亞柯平原 (Plain of Acco)

亞柯平原位於最北,在加利利山地之西,從拉虛‧哈尼克拉向南延伸至迦密山(Mount Carmel) 。沿著亞柯平原海岸線,離岸不遠有許多小島。在聖經時代,這地區的排水不良,所以有許多沼澤地。但由於從加利利高地的「逕流」所帶來的沖積壤,使這地區的土壤十分肥沃。如今由於排水系統的改善,加上地中海型氣候,夏天乾燥,冬天濕冷,冬夏均適於作物生長,亞柯平原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農業區。

這段海岸線的中央有古城亞柯,這古代重要海港,新約時代稱為多利買(21:7)。以色列復國後,在亞柯平原的最南端闢建以色列第二大港海法港。這裡有兩條河流經此平原入海,一為比力士河,流經亞柯城入海;另一是基順河,流經平原的南部,現今的海法入海。士師記中有關底波拉與西西拉的戰役(4:13; 5:20-21),是在基順河流域發生。

B. 多珥海岸(Coast of Dor)

從迦密山岬向南至坦尼南河(Nahal Tanninim),是狹長的多珥海岸。海岸平原因受阻於東邊的迦密山塊,寬僅14公里。多珥海岸的村鎮,在《舊約聖經》中被提起的,僅有多珥而已。因它位於山崗上,故常被稱為「多珥山崗」(11:2; 王上4:11)[註:從虛‧哈尼克拉至坦尼南河的沿海平原又稱為亞設海岸 (the Coast of Asher),包括阿柯平原及多珥海岸。]

C. 沙崙平原 (Plain of Sharon)

從多珥海岸往南,平原越來越寬,成為有名的沙崙平原。這平原的北界是坦尼南河,南界為雅孔河。坦尼南河西段又稱為鱷魚河(Crocodile River)。沙崙平原主要的土壤,是由紅褐色的沙質壤所組成。在遠古時代,這種土壤對大多數的農作物來說,沒多大用處。沙崙平原本來是一個多沼澤的濕地,七十士譯本的聖經,稱沙崙平原為「橡樹林」。早年灌木叢、森林、沼澤,是沙崙平原的特色,不適合人類居住。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由於現代的濕地排灌技術,這地區已成為一個生產力豐富的農業地區,尤其是適於柑橘類的種植。現今,這裡是以色列最繁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古城該撒利亞,是在這裡重要的考古遺蹟之一。以色列的第二大城特拉維夫,位於沙崙平原的南端,雅孔河的出海處。

D. 阿挪平原 (Plain of Ono)

阿挪平原[]的形狀像是一個三角形;其頂點分別是亞弗(Aphek)、羅得(Lod)約帕(Joppa)這三個城市。不同於沙崙平原的是,阿挪平原擁有肥沃的沖積壤土和豐沛的水源,自古以來,它是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由於阿挪平原的南部是一些沼澤地,往來於南北方之間的國際沿海大道,因而必需東轉,擁擠地通過這裡的亞弗。[註:阿娜平原又名匠人之谷 (The Valley of Craftsmen)]

E. 非利士平原 (Plain of Philistia)

非利士平原的範圍是由約帕向南延伸,直至迦薩走廊以南的埃及小河。這地區擁有從山區沖刷而下,肥沃的沖積壤,是沿海平原最寬廣的部分。沿海海岸平直,多沙丘和沼澤,缺少良好的港灣,年雨量很少,南部更為乾旱;也沒有常年有水的溪流,只有四條大旱溪,由於地下水豐富,足夠農作之需,這裡土壤也肥沃,農作以穀類作物(小麥、大麥)為主,北部海岸也出產橄欖。在交通方面,自古就有沿海大道向南通往埃及,北及大馬色而通往兩河流域。在士師時代及以色列王國時期,這段平原是非利士人的國土,有他們所管轄的五個主要城市:以革倫、迦特、亞實突、亞實基倫、以及迦薩(撒上4-6)

重要城市

l 亞柯 (Acco, Akko)

沿海平原北部的亞柯,是建於主前第三世紀的人工港;乃古時地中海東岸的重要海港。亞歷山大帝國後,此地歸屬埃及的多利買王朝,這城也改稱為多利買(Ptolemais)。在羅馬時代,這城是加利利地區魚、農產品的輸出港。保羅第三次海外宣教回來時,曾經在這裡上岸並「問那裡的弟兄安,和他們同住了一天」(徒21:7);十字軍東征時,就是從這裡登陸

l 海法 (Haifa)

位於地中海阿柯灣的南端,迦密山的北麓。海法是現代以色列僅次於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的第三大城市,以及最大的海港。她原是腓尼基人的一個小漁港,至第三世紀才成為一個大鎮,主曆636 年為阿拉伯人所據,在Umayyad and Abbasid Caliphates統治時期(711世紀),海法和埃及之間的貿易往來既頻繁亦繁榮。當十字軍於主曆1100年攻打並摧毀海法後,這繁榮就中止;因此在十字軍時代,海法僅是以一漁、農小村存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託管時期,海法開始工業化。1948年復國後,海法成爲猶太人移居以色列的入口門戶。海法有著古代巴格達空中花園之稱的巴海花園(The Bahá'í Gardens),總共有十八層梯田平臺,景色壯麗怡人。

l 該撒利亞(Caesarea)

該撒利亞位於沙崙海岸平原的北部。這裡有希律大帝所建的人工港,曾是這地區的重要港口,也是當年羅馬政府統治巴勒斯坦的政治中心。《新約聖經》多次記載有關該撒利亞的事蹟:例如腓利及彼得都曾到此傳福音(8:40; 10:1, 24),保羅的佈道旅程常以此為進出巴勒斯坦地區的口岸(18:22; 21:8)。直至主曆13世紀,十字軍東征之後被滿美露(Mameluke)攻佔,他們為防止外敵自海上登陸,遂毀去海邊所有的房舍,故自 1265 年起,此城被荒廢至今。近代考古的發掘工作,開始於1884年,但當年的港口和巨大的防波堤均已下陷到海面之下,不復得見,只有陸上之設施,如劇院、輸水陸橋等遺蹟,仍然可見。

l 特拉維夫-雅法(Tel Aviv-Jaffa)

近代在以色列沿海平原的中點,興起了現代化的大都會特拉維夫 ,它是以色列重建家園時的首都,也是工商金融中心。人口在2009年約40多萬,為以色列第二大城。以色列復國初期,曾以此為首都。以色列在1980年宣稱耶路撒冷為永遠首都及政府行政中心,但大多數外國大使館仍留在特拉維夫。這大都會西南角的海邊,是為雅法。雅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市之一,《聖經》中稱為約帕(Joppa)。所羅門建聖殿時,約帕為當年香柏木建材的轉運港(代下2:16)。先知約拿曾在這裡上船要前往他施去逃避上帝的差遣(1:3)。在新約時代,彼得曾在這裡使寡婦多加復活(9:36-40);在此見異像後,就前往該撒利亞向哥尼流傳福音(10:5)

l 亞實突(Ashdod

位於特拉維夫南方約35公里的非利士平原,是一個人工深水港,為現代以色列地中海岸的最大貨物進口港。根據考古發現,亞實突早在主前 1300年已是一個設有重防的城市。古時,在這裡即有大道南通埃及,北通米所波大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軍事據點;一直是非利士人的五大邦盟(Pentapolis)之一,也曾是非利士的首府。在士師時期,非利士人打敗以色列人,約櫃被擄後,被抬到亞實突的大袞神廟(撒上5:1-2)。新約時期,希律王重建該城,改名「亞瑣都 Azotus( 8:40),是當時的重要城邑。但自中世紀後,該城逐漸衰落,淪為一個小村落。以色列在 1957 年開始,將城建成最現代化的商業大港,現已有四萬餘的居民。

資料來源

Dennis Baly著、呂榮輝譯,《聖經地理》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3

J. P. Miller著,呂榮輝譯,《聖地地理:以色列和埃及》高雄:聖光神學院,2011年修改版, p. 15-18

*梁天樞著,《簡明聖經史地圖解》台北:橄欖基金會,1998

C. G.. Rasmussen, Zondervan Atlas of the Bible (revised edition)(Michigan: Zondervan, 2010)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graphy_of_Israel

[本文由鄧澄欣編寫,呂榮輝教授校稿]



刊登日期 : 2013/10/14